针对确定的货架检测内容,每一项都应根据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进行判定并划分成如下三个不同的风险等级之一。不同的风险等级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1)可接受损坏(绿色级别)
当损坏水平不高,比如没有超过本标准规定的限值时,货架可认为是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并且不需要减小单元荷重或立即卸载。此为绿色级别损坏。应制定构件损坏记录的方法。应制定方法,比如在构件上粘贴标明日期的有色标签,以表明这些构件已经检测且在下次重新检测与评估之前货架能继续使用。超过绿色级别的损坏应视为危险性或严重性损坏,会给货架安全带来风险。
(2)危险性损坏(橙色级别)
当损坏水平已影响到结构承载,比如为本标准规定的限值的1.0~2.0倍时,损坏的构件应明确标示出来并进行隔离,直到完成补救性工作后才能重新承载。如果在四周内无法完成补救,损坏级别应重新划分为严重性损坏(红色级别)。应制定隔离损坏构件的方法以确保在必要的补救工作完成及设备检验安全之前,这些构件不会重新投入使用。例如,可以粘贴标明日期的有色标签标示构件在修复前货架不能使用。
(3)严重性损坏(红色级别)
当损坏水平已严重危害结构安全,比如超过本标准规定的限值的2.0倍时,损坏的构件及相邻的部分构件应立即卸载并隔离,直到完成补救性工作并验证安全后才能重新使用。应制定隔离货架区域的方法以确保在修复工作完成之前不会重新投入使用。例如,将损坏的某跨货架立即卸载,并用绳索隔离禁止继续使用。任何修复性工作应咨询货架供应商或者有资质的,补救工作一般会涉及到构件的更换。
货架检测技术依据及判定标准:
(1)《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
(2)《工程测量规范》(G026-2007);
(3)《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CECS23:90);
(4)《立体仓库焊接式钢结构货架技术条件》(/T5325-2017);
(5)《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条件》(/T11270-2011);
(6)《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规范》(/T 9018-2011);
(7)《钢结构焊接规范》(G661-2011);
(8)《钢结构设计标准》(G017-2017);
(9)《紧固件机械性能有效力矩型钢锁紧螺母》(GB/T3098.9-2010);
(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209-2010;
(11)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货架电子版图纸)。
货架检测的重要性与每个仓库密切相关。今年3月,我公司受无锡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委托,为其开展为期三天的货架检测服务。货架检测的主要内容:调查历史、结构特点、结构布局、结构等结构使用和维修措施。全面检查并记录承重结构和维护结构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a) 承重结构材料的性能应进行抽样检测,其抽样数量和零部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取样部件应包含有代表性的受损部件。b) 检测货架结构的损坏程度,分析损坏原因。c) 检测结构的倾斜。根据实测的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结合现有荷载、使用条件和结构体系,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校核结构的现有承载力。
货架结构作为一种存储设备,在其规划、设计、制作、安装与使用的各个阶段,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均有可能损坏货架,造成严重安全隐患。货架倒塌一旦发生,会对企业正常运营产生巨大影响,可能导致货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需要防患于未然。定期的货架安全检测,保证货架安全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导致货架不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1.货架位置初始偏离,超出安全标准所允许范围;
2.地坪沉降造成的倾斜或偏移;
3.频繁存取作业,导致结构件松动或脱落;
4.安全防护设施未配备或不到位,易造成操作事故;
5.已损坏的结构件或件没有及时更换;
6.货物规格变更,需要重新计算和变更技术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