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给排水系统配水口的位置
宜放在水面下1.0~1.2m处,理论上讲,在池两端的表面以高速漫流的形式进行配水,能够保证人体大限度地接触到净水。但考虑到余氯的逸失和对人体的冲击,目前一般布置在水下0.5~1.0m处。
由于水面下lm深度内即是安装比赛用计时器的区域,又是游泳者触摸区域,且人体正常游动的上下范围亦在1.0m以上,因此,配水口宜设在水面下1.0~1.2m处较为合适。
配水口应均匀布置在泳道的分界线处,而不是现在的泳道中心线处,这不仅可免除对运动员触摸时的影响,还可使边道处的配水口距池边恰为0.5m,从而更利于消除池面拐角处的死水区域。
游泳池的水处理系统
人在游泳池游泳的时候,会在水中留下油脂、皮屑和其他杂质,游泳的人越多,水质被破坏得也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泳池水质维持干净,那么拥有一套完整的循环过滤系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一个游泳池的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循环系统、过滤系统、消毒系统。
泳池水循环系统主要有循环方式有顺流式、逆流式和混流式。
顺流式循环系统是游泳池的全部循环水量,经设在池子端壁或侧壁水面以下的给水口送入池内,由设在池底的回水口取回,经净化、消毒处理后再送回池内继续使用的水流组织方式。亦称顺流式循环方式。
逆流式循环系统是游泳池的全部循环水量,经设在池底的给水口或给水槽送入池内,再经设在沿池壁外侧的溢流回水槽(沟)取回,进行净化消毒处理后再池底给水口送回池内继续使用的水流组织方式。
混流式循环系统游泳池全部循环水水量由池底给水口送入池内,而将循环水量的 60%~70%的水量,经设在沿池壁外侧的溢流回水槽(沟)取回;另外 30%~40%的水量,经设在池底的回水口取回。将这两部分循环水量合并进行净化、消毒处理后,再经池底给水口送回池内继续使用的水流组织方式。亦称混合流式循环方式。
(1)每个游乐池均应设置各自的给水口、回水口、泄水口、溢水口等,其数量均应满足各自循环水流量及泄水量的要求。
(2)在净化处理设备机房设置一个分水器,将净化处理后的池水接入,并根据所组合的游乐池数量,在分水器上设置相应数量的出水管,分别与各自游乐池的循环给水管相连接。
(3)分水器出水管管径按各自循环流量计算确定,并且出水管上应装设调节阀门,好在每个出水管上安装流量测试装置,以便调节控制每个游乐池的循环水流量,以达到设计循环周期的要求。
(4)应设置均衡水池以便将各个游乐池的回水管接入。
游泳池的给排水系统的配回水口系统的选择与设计
配水口的设置
配回水口系统的设置不仅应满足池水循环的基本要求,还应同时满足游泳者对水质均匀性的要求,配回水口位置设置不同,则其水流状态亦将不同。逆流式较顺流式易形成短流。逆流式较顺流式易去除表面漂浮物,但当顺流式满水溢流或在游人波动下,水面漂浮物同样可经溢流排除。
逆流式的水流状态,对于泳池准备阶段和收尾阶段的循环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即配水以推流(无前后混合)的方式渐次将池内原水经回水口排出,从而使池水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可完全置换达标。但在开放时段内,这种水质的不均匀分布,显然与池内任意部位应均匀一致的要求不相符合。
也就是说,在开放时段内,配水入池后应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与池中水较快地混合,则要求配水口在适当位置,并能形成较大的冲击混合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