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的成绩是老师的事,家长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每天放学问他在教育咨询过的好不好,有没有欺负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而不是只问成绩。
当你了解了动态系统理论,你会明白孩子的发展是多进程的,即便童年影响很大,但绝不是一辈子都改变不了的。多少人的原生家庭自觉很不幸福,但也一样成长成相对健康的人格——儿童养育中,没有任何情况是一锤定音的。
为什么要叛逆?因为孩子渴望被的世界认同,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面对自己的孩子。
孩子“不写作业”“不按时睡觉”“不听话”,这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父母的自恋存亡战:孩子不如我所愿,父母感觉自己要死了,于是为一点点小事情歇斯底里逼迫孩子,那么孩子自然也容易变得歇斯底里。
一旦孩子变得歇斯底里,比如打了妈妈,他/她就成了板上钉钉的错误孩子,妈妈就成了那个可怜的、付出一切还要被孩子如此对待的受害者。
然后所有人都有理由跳出来指责这个孩子,因为他/她错得板上钉钉啊!他/她居然打自己妈妈!这样的孩子,必须揍一顿让他明白打人是错的!
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太叛逆,说上两句就开始嫌你烦,一口一个“别烦我”,在家就知道粘着电脑、手机,每次想跟他说说话,他都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多说两句就大发脾气,还时常关着自己的房门,并死死地反锁。
面对此情此景,作为家长的你,是感到失落?难过?无奈?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大发雷霆?
也许你会质疑,小学时的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突然不见了,感到与孩子的心越来越远,也越来越陌生。
其实我想说,不是孩子变了,而是家长没有跟上孩子心理成长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