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 不限 | 产品数量: | 1.00 吨 |
---|---|---|---|
包装说明: | 不限 | 价格说明: | 不限 |
查看人数: | 185 人 | 本页链接: | https://info.b2b168.com/s168-18650427.html |
在水蛭的生活和繁殖季节,大都活动在沿岸和浅水流域,很少在较深的水底出现。水蛭高度聚集在沿岸一带的浅水水生植物上或岸边的潮湿土壤或草丛中。这些地方一方面营养物质比较丰富,食物来源广泛,另一方面也便于固着身体和便于防御。 (五)水的含氧量 水蛭大多数能长时间忍受缺氧环境。这是因为水蛭在缺氧时体内共生菌可进行厌氧呼吸。即使没有外界氧的进入,水蛭假单胞杆菌也可通过发酵分解水蛭体内贮存的血液等营养成分,在短时间内维持自己的生命。在氧气*耗尽的情况下,水蛭一般还可存活2 ~ 3 天。 在实际生活中,水蛭大多生活在含溶解氧0 . 7 毫克/升的水域中,低于一定的溶氧量时,水蛭会不适应或钻出水面。在气候闷热时,由于受低气压的影响,水中的溶氧量降低,水蛭会表现出不安,并向水面或岸边转移。我们可以利用蛙类这种习性来预报天气的变化。 (六)水的污染 目前,江河、湖泊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污染,水田也受到化肥、农药残毒的污染,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蛭和其他水生动物一样,数量急剧下降。但水蛭也是耐药性较强的水生动物之一。试验证明,水蛭在DDT 浓度大于100*10 .-6时才能被杀死。把医蛭放进浓度为7 . 1 *10.-6的用’℃ 标记的DDT 溶液中24 小时,结果表明有16 %的DDT 被水蛭吸收。鉴于这种情况,在采集药用水蛭时,应选择无污染、无化肥、无农药残留的水域,以提高水蛭的药用质量。同时,人工养殖水蛭应避开污染源,否则会使养殖的水蛭因水质不适而外逃或造成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三、水蛭对外部环境的要来 (一)水蛭对光的要求 水蛭对光的反应比较敏感,具有避光的特性,尤其是强光照射时,呈现出负趋性。因此,水蛭在白天一般都躲在石块、草丛下等阴暗处,遇有食物才迅速出来取食。夜间或在光线较暗时,出来游泳或活动。水蛭的避光性,并不是不需要光,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水蛭会生长缓慢,甚至出现不繁殖的现象。因此,在人工养殖水蛭的过程中,要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并给予适当的暗光环境,使水蛭能健康地发育生长。 (二)水蛭对水流的要求 水蛭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对水流的反应非常敏感,即使伸一下手指或用小棍轻划一下水面,也会引来水蛭。同时水蛭能准确地确定波动中心的位置,并迅速地逆流游去。因此,人们在水田作业时,双脚动得越厉害,游来的水蛭就越多。根据水蛭这一特性,人工养殖水蛭设置的投料台,要同时设有水响的装置,如打开增氧机等,这样可招来水蛭觅食。 四、其他生活习性 岸边的土壤,是水蛭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场所,水蛭的卵茧通常产在含水量在30 % ~ 40%的不干不湿的上壤中,土壤的透气性要求良好。土壤过干,土壤的含水量低于30 %时,易使卵茧失水,不利于卵茧的孵化;土壤过湿,即土壤的含水量**40 %时,易板结成泥,不利于透气,也不利于卵茧的孵化。因此,在人工养殖水蛭时,要考虑水蛭的这些特性,给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