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②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④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⑤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⑥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⑦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进行一次正火,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化退火时渗碳体全部球粒化。也就是在调整钢的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加热温度,轧制温度,变形制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奥氏体组织的变化规律和相变产物的组织形态,达到细化组织,提高强度和韧性的目的。
主要特征: 经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低温冲击韧度及低的缺口敏感性,
淬透性良好,油冷时可得到较高的疲劳强度,水冷时复杂形状的零件易产生裂纹,
冷弯塑性中等,回火或调质后切削加工性好,但焊接性不好,易产生裂纹,焊前应预热到
常用交货状态有以下几点:
淬火:加热到相变点温度以上后,急剧冷却的工艺。提高材料的硬度,但降低韧性。
正火: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后,正常冷却(空气中)。
退火:加热到相变点温度以上后,缓慢冷却。消除淬火影响,消除应力,均匀成分。
回火:淬火后,再加热到某一温度(低于淬火温度),保温,然后冷却。均匀成分,稍降低硬度,大幅度提高韧性。
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各部位倒角和槽底面的圆弧部分就很难加工,
以前用人工倒角,工具一般采用平锉刀或圆弧挫刀,工作效率太低,
工人消耗体力太大,外形加工不规则,表面粗糙度质量也很差,
达不到要求。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艺落后、多次装夹效率低、操作时用力不均匀。
原工艺流程:铣→车→人工倒角→磨→入库,现工艺流程:
铣→车→数控铣床倒角→磨→入库。从工艺流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