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 不限 | 产品数量: | 不限 |
---|---|---|---|
包装说明: | 按订单 | 价格说明: | 不限 |
查看人数: | 11 人 | 本页链接: | https://info.b2b168.com/s168-176005355.html |
汽车零部件应用阴极电泳涂装实例
1、车间任务某厂轿车底盘零部件阴极电泳涂装线,主要是底盘结构件的前处理和阴极电泳涂装任务.
2、生产纲领三班制年产为50万套,设备利用率按90%计算,阴极电泳漆表面白点,挂具筐尺寸为2200mm×1000mm×1600mm,每挂可吊挂2个挂具筐.按年通过挂具数6.5万挂计算,单挂工件(2挂具筐)平均质量212kg,平均面积为28m2.
3、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序号部门名称采用班次每班工作时间h年时设备工位1、2班工人3班工人1 2生产部门辅助部门.
4、设计原则
①采用厚膜阴极电泳,涂膜厚度外表面≥35μm,内表面≥25μm,耐盐雾循环试验≥1440h(60个循环).
②机械化运输采用程控行车和地面输送机相结合.
③前处理、电泳及电泳后冲洗采用全浸式或喷浸结合的处理方式,槽液加热源为蒸汽.
④采用'Ⅱ'字形烘干室,阴极电泳漆和电镀有什么区别,能源为.
5、工艺过程及说明序号工序名称处理方式时间min温度℃区段长度m输送方式备注
1、白件装挂人工5 RT程控行车T=5.5min/T
2、前处理入口
2.1热水洗喷2
65±5加保温盖板过渡段
2.2预脱脂喷2
60±5加保温盖板过渡段
2.3脱脂浸3
60±5加保温盖板及层流系统过渡段
2.4水洗喷1
RT过渡段
2.5、水洗浸/喷1 RT出槽喷新鲜自来水过渡段
2.6表调浸1.5
RT过渡段
2.7磷化浸3
50——55加保温盖板及层流系统过渡段
2.8水洗喷1
RT过渡段
2.9水洗浸/喷1 RT出槽喷新鲜自来水过渡段
2.10钝化浸1RT过渡段
2.11纯水洗浸/喷1 RT出槽喷新鲜自来水
3沥水平台4阴极电泳浸
4 28——34出槽喷新鲜UF液过渡段
5、电泳后冲洗RT
5.1 UF洗喷1过渡段
5.2 UF洗浸/喷1出槽喷新鲜UF液,和电泳储槽过渡段
5.3纯水洗浸/喷1 RT出槽喷新鲜纯水过渡段
6沥水平台
7转载人工
RT横移机可旋转90℃
汽车零部件电泳涂装前处理常见问题分析(二)
2.1.1、过渡段受串热的影响及其消除
过渡段,即通道内工位与工位之间的连接部位。由于通道内的温度升高,过渡段温度随之升高。从涂装质量方面看,第二水洗槽到表调槽之间的过渡段易出现工序间锈蚀问题。原因如下:(1)根据热量扩散原理,过渡段离脱脂槽较近,受串热的影响较严重,故过渡段为高温高湿环境:(2)过渡段处在脱脂槽之后、磷化槽之前,工件经过脱脂后表面油脂已被完全去除,裸板处于通道内的高温高湿环境:(3)工件从脱脂工序运行出来到过渡段之前,己通过了2个过渡段,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较长。模拟实验分以下2种流程进行。
(1)55℃脱脂3min一常温喷淋水洗30s一常温浸泡水洗30s-常温高湿晾3min。
(2)55℃脱脂3min一常温喷淋水洗30s.一常温浸泡水洗30s一高温高湿晾3min。
由以上可以看出,货车阴极电泳漆,脱脂水洗后的试片在常温高湿的环境下放置3min后,试片表面状况良好,没出现锈蚀情况;脱脂水洗后的试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放置3min后,出现较为严重的锈蚀情况。若生产中出现锈蚀问题,不仅造成产品防腐蚀能力的降低,并且腐蚀产物会污染表调槽、磷化槽甚至钝化槽。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配备性能优良的抽风系统,以保证通道内其它工位的正常温度;二是选用清洗性能好、防锈性能强的脱脂剂。对于锈蚀工件,需重新喷砂或打磨除锈后,返工处理。
2.1.2、表调槽受串热的影响
表面调整是磷化处理中的一个工序,能够为磷化膜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晶核,提高膜的致密性,降低膜重。由于胶体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具有巨大的表面自由焓,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故在高温下,胶体磷酸钛会自动产生微粒,继而聚结成大颗粒,使胶体很快产生沉淀而失效。温度越高,则沉降越多。钛胶体在pH超过8.0~9.5和温度超过35℃时会沉聚,因而使用时必须控制在特定的pH和温度范围。
客车车身骨架电泳工艺孔设计
从1963 年电泳漆在轿车车身上试验成功至今。阴极电泳涂装技术以其泳透力好,涂膜外观平滑,膜厚均一,耐腐蚀性能优异,适合流水线生产,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涂料利用率高,公害低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汽车车身。
随着客车行业涂装技术的进步,运输业对客车产品耐腐蚀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客车生产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和筹划客车整车阴极电泳工艺。但用于客车车身的整车电泳还为数不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客车的车身骨架与轿车全薄壳冲压车身的结构不同,几乎均为采用异型钢管的腔式结构,在进行整车阴极电泳时,骨架内腔难以泳上漆膜。因此在进行客车整车电泳时,电泳液能否顺利进入车身钢管内腔,电力线是否能顺利到达管内腔,异型钢管内部能否泳上底漆,以及在前处理和电泳时液体如何快速排出等,这些都是客车整车电泳得以实施的关键,因此要求工艺设计人员在车身设计时必须在钢管上合理设计工艺孔。
电泳工艺孔按功能分为三类:排液孔、排气孔、防电磁屏蔽孔。
1.1 排液孔
排液孔开制于零件拼装到整车后的位置,用以排出零件内腔的液体,防止在电泳生产线不同工序间产生窜液及零件内腔无法排出的积液。
1.2 排气孔
开制于零件拼装到整车后的位置,作用为浸槽时排出零件内腔的气体,防止形成气腔;在出槽时保证零件内腔与外界大气相通,顺利、彻底地排液。
1.3 防电磁屏蔽孔
车身骨架、底盘车架总成中,阴极电泳漆和电镀哪个好,对存在完全封闭或部分封闭腔体结构的零件,均需要设计电泳工艺孔。零件上的电泳工艺孔一般会存在一个孔同时具备几种功能的情况,如所有工艺孔兼具防电磁屏蔽的功能,而部分防电磁屏蔽孔又承担排气孔的功能;工艺孔设置合理与否是确保进入骨架内腔的液体能否及时流出、不产生串槽,确保电泳槽液稳定、提高电泳漆泳透力、满足内腔涂膜性能的关键因素。工艺孔开制不能影响车身骨架和底盘车架结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