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 不限 | 产品数量: | 不限 |
---|---|---|---|
包装说明: | 按订单 | 价格说明: | 不限 |
查看人数: | 19 人 | 本页链接: | https://info.b2b168.com/s168-121078125.html |
小程序开发学习资源整理原创
anDev 嗜码 2018-11-08之前老师让我整理一下小程序的一些学习资料,正好班上很多同学的毕业设计都有要做小程序开发,我索性就一起分享出来,大家一起参考学习。聊天记录小程序端开发小程序端可以理解为Web中的前台,即界面显示,使用一些常用的网页元素以及css,对界面进行布局,使用js进行数据绑定操作。只需要有基本的html、css、js的基础就能开始学习了,至于如何学习,可以通过视频教程、博客等等的方式,还是要自己实践,下面是一些相关的资料,自己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微信小程序开发文档。文档大概过一遍,大致了解有哪些组件、常用api就可以了,需要的时候再来查询。小程序视频教程。这是一套小程序视频教程,虽然教程里的工具以及部分api微信已经更新了,但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改变,还是有一点价值。另外,也可以去慕课网看一些免费的课程,如果觉得没有太大作用建议去购买付费课程。小程序源码大全。有时候我们写小程序不知道如何布局,这时候参考别人的源码很有必要。这里面有120多个小程序的源码,社区团购平台系统,有的包括前后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适当修改。小程序后端开发与调试之前在文章中也有提到过,后台的开发语言有很多种选择,可以是php、node.js、也可以是Ja,微信对这个没有做出限制,大家可以选择自己较为擅长的开发语言。
后台开发好了,如何在本地对小程序进行调试呢?平时我们使用ssm或者ssh开发好后台后,调试网页的正常运行是在浏览器里输入localhost或者127.0.0.1进行访问服务器。但是小程序的调试是不支持本地域名以及ip地址访问的,因此我们需要将本地的ip映射到外网,这里有个内网穿透工具,具体使用方法参考这篇文章:《微信小程序如何搭建本地环境开发》。
至于前后台数据如何交互,其实主要使用wx.request这个api,可参考的文档以及博客。这里放一些博客地址,大家自行参考:简单的微信小程序与后台的连接小程序学习路线校徽头像制作小程序前后台源码校徽头像制作小程序前台教程校徽头像制作小程序后台教程后台回复小程序资源获得所有资源链接,或者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到我的博客进行。推荐阅读
在微信2017年的公开课中,生活社区团购平台系统,张小龙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小程序的入口就是线下场景化的运用,这是对“让商业存在于无形之中”的理念的诠释。就在微信官较近几次公布的消息里,都给我们推荐了不少典型的应用场景。今天,我就来谈一谈我对小程序未来场景化运用的几点思考,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小程序较的价值在于去中心化
微信公众号时代,让人人都**会成为自媒体,较大的冲击了传统的纸媒和网络媒体的格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倒逼很多传统的媒体要么黯然谢幕,要么转型。小程序时代,让人人都**会成为一个入口,不必在受到各种平台的制约,真正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微信小程序给我们的机遇太多太多,但是我认为“去中心化”才是小程序给我们带来的的机遇。
二、小程序的制胜点在于产品和服务
小程序开发是一步要做的事情,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需要开发一个怎样的小程序,你得想明白咯。未来的小程序的发展好坏,产品和服务才是较为至关重要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有一个观点,小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降低了我们的开发门槛和营销基因,微信团队希望小程序开发者们把精力放在产品的创新上,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才是未来小程序致胜的关键。
三、小程序要有拿来变成自己的思维
前段时间,我看到业界人士有这样一种观点,它们认为:小程序其实并不能给线下和线上的撮合带来多大帮助。因为现在的用户,基本都是事先通过各种平台找到我们,然后我们再来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我认为它们只正确理解了上半部分,但是没有完全领悟下半部分。一个新生的小程序,一阶段确实还需要通过各种平台和线下渠道积累一批种子用户,这点没错,但是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后,小程序就有自己的发挥空间了。
举个例子:做餐饮的商家,一波用户仍然只能依靠类似美团这样的平台去扩展,用户通过美团到店消费服务后,这个用户就算作是我们商家自己的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小程序作为后续提供服务、关系维护、实现口碑营销的一个重要工具了。这里讲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有一次我们通过美团去一家餐厅吃饭,消费结账时商家执意不让我们通过美团平台支付费用,而是更加直接的告诉我们,直接付款可以享受比在美团上支付更加优惠的价格,那个时候还没有小程序,商家都有摆脱平台的想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如果我们通过美团找到了这家餐厅,到店后可能被商家告之直接使用小程序消费服务更加优惠,我们可以通过小程序点赞、结账、介绍朋友还有优惠券,用户体验一点也不逊色于各大平台。这个时候,美团在一定程序上可能只是前期实现导流的其中一个平台,等餐厅拥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之后,完全可以通过小程序实现粉裂变,不需要完全依靠美团这样的平台了。
四、一个完整的线下场景化应用的构思
我们设想一种场景,加入一个健身会所,怎么更好的利用小程序,生鲜社区团购平台系统,实现一种线上线下自然融合的场景?
周末,一个朋友给我分享了一个健身会所服务体验的小程序页,让我也参与评价,我看了之后非常心动也想去这家健身会所健身,于是我预约了下周的体验服务,在小程序申请了体验卡,然后我收到了一个模板消息。去店体验服务以后,我的手机自动收到了服务完成的消息,并提醒我对服务进行评价,如果很喜欢,还可以分享给自己的好友,好友消费后,自己也可以拿到优惠券了。
这是一种线下和线上深入融合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经历了多个入口:
分享入口: 我收到了好友的分享,驱动我去预定服务。
提醒入口:预约服务,收到提醒消息。
服务入口:扫码体验服务,商家确认预约信息。
评价入口:体验服务后,评价并且分享。
五、小程序未来也许会打通点到点的连接
在小程序推出之前,很多线下的商业场景,其实都是通过服务号+H5的形式呈现的,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商业模式并不很成功,不成功的原因首先来源于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其次在于这种商业模式本身与线下场景的不和谐、不匹配。我们拿餐饮行业为例:点餐是一种需要即时响应的场景,从选择菜品到下单支付必须非常流畅才能达到良好的点餐体验。而现有的服务号+H5的模式每一步都需要联网加载才能呈现,流畅性体验非常糟糕,任何一种消费场景,如果用户体验很差,自然也得不到用户的支持,反过来也会影响商家对这种商业模式的弃用。
而小程序是在本地执行,体验会比H5更加流畅。并且*关注直接扫描桌面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启动小程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本地网络+APP的解决方案。
另外,微信小程序使用的是websocket通讯,不同于http,websocket可以实现双向实时通讯。这就让后端服务和小程序,小程序和小程序,可以相互感知状态,或者相互发送指令。虽然微信现在没有支持,但是如果微信后续能够让小程序支持点对点的通讯,催生出更多本地化的运用场景,比如:一个点餐的小程序直接给滴滴打车的小程序发送指令,直接启动当前餐厅位置到回家的路线,然后使用滴滴打车的小程序完成叫车服务,那么小程序的线下场景化运用又会催生更多新奇的玩法。我相信,这是所有小程序开发者都愿意看到的一种未来场景。
六、小程序的场景化运用是对微信支付的一次升级
在小程序之前,微信支付已经覆盖了线上线下很多的应用场景,但这仅仅是支付环节才运用到了微信支付,在支付之前的所有行为都还是通过各种第三方公司开发的微应用、H5、服务号去实现的,我们可以试想,没有一个统一的开发标准和设计标准的体验,对于用户和商家来说无疑是糟糕的,可是用户和商家又别无选择。小程序推出以后,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把线下所有的场景化运用都囊括了进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线下场景化运用的解决方案。这既可以看做是对微信支付的有力补充,也可以看做是对微信支付的一次完整升级。
写在最后
微信通过小程序应用设置与二维码扫码功能构建起O2O与支付闭环,从原有“展示页面-落地页面-产品介绍页面-转化页面”的跳转过程中,广告信息的传递效率或因线上不同浏览器、不同APP之间的功能兼容性而降低,微信小程序将有效克服前者信息处理差异化所面临的效率损失问题,广告主可将产品内容直接部署在微信中,进而实现微信用户群内的信息衔接与共享,小程序扫码即用、用完即走,结合社交化推荐和本地化场景,在减少用户干扰的同时提供商家营销、品牌展示和服务,实现O2O与支付的闭环,真正的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我不太高兴的地方是,我看到广告,他却需要我去订阅他,收到它的消息。这是又很大的不同点。”张小龙说,“我认为一个广告牌,它不太应该贴一个用来订阅的号。应该是可以立即展现他的服务的链接。展现服务的链接就应该是类似小程序的形态。我不是需要收到你的push,而是了解广告背后的信息。”
张小龙说:“这样的一个使命应该是我们小程序实现的。我可以扫一下立即就获得它的信息。就像我们以前登陆网址,只是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登录网站。”
张小龙认为,我们过去是通过网站搜索服务,搜索框非常重要;现在,更多的是线下,二维码都微信的基础入口。扫一扫也是非常基础的功能,触达周边的较基本的方式。
“通过这样一种回归,以及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的回顾?来看到小程序,它是很对应于网站。但我们不希望他在手机上是一个网站的体验,而且是更好的体验,所以我们定义出小程序出来。”
本质上,我们更希望用户在手机上的体验比网站好很多很多,比下一个APP好很多很多。这就是小程序的本身定位所在。
大家较关心的几个问题
接下来,张小龙自问自答了大家可能较关心的关于微信小程序的问题。根据虎嗅现场敲出来的,大概10个问题,张小龙逐一进行了作答。当然,基本上都是否定的答案。
个问题:小程序的入口在哪里?
小程序在微信里是没有入口的,很多人看到微信开始内测小程序,大家说这是一个新的机会,我们应该一波上去,去获得一些流量上的红利,但是那就非常遗憾,公众号在微信里面其实也没有入口,一个用户如果没有订阅过任何一个公众号,他在微信里面找不到这样一个入口,小程序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去运行过任何一个小程序,他在微信里也是找不到小程序的入口。
这跟之前提到的一些产品理念相关,在微信里我们一直在倡导去中心化的结构,所以你到现在都不可能看到在微信里会有一个订阅号的入口,里面有一个分类,有排序或者有推荐这样的东西存在,这一点从公众号的一步就坚持是这样的,这个对公众号平台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因为当微信没有这样一个入口的时候,所有提供公众号服务的企业他们会想办法把自己的二维码铺到所能够铺的地方去,那就真正实现了公众号的入口其实不是在微信里面,而是在二维码里。如果是我们有一个基础的入口的话,那大家可能抢夺的都是微信里的入口,如果我们有推荐的话也不是一个好事情。我们的推荐就会变得有更多人订阅。
所以对于小程序来说,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小程序用户更多是从哪里去启动它?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小程序的启动来自于扫二维码。
前不久跟一个合作伙伴的公司在聊这个话题,他们希望能够知道小程序的发布时间,好做一些准备。
他们提出一个场景我觉得特别的切合,他们说现在其实没有电子化,所有人去坐汽车的话必须要去汽车站现场去买一张票,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你要去排队买票,然后再去坐车,他们希望用小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每一个汽车站立一个二维码,所有到汽车站的人扫一下二维码就启动购票的小程序,然后直接通过小程序来买好票,这样售票窗口就不用存在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贴合小程序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会有很多很多,昨天跟我们小程序这一块的同事在聊,拼团社区团购平台系统,他们说有人做了一个小程序特别方便,是在公交站里面等公交站的时候,想要知道下一班车什么时候来,这个时候只要扫一下公交站的二维码,启动公交站的小程序就可以看到下一班车什么时候来,这也是特别典型的一个小程序的场景。
所以至少在前期我们会更多的鼓励小程序以二维码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地方,就像公众号的早期一样。
二个问题是,会不会有一个类似于小程序商店的地方,可以去下小程序?
其实是不会有的,大家可以推理出来,我们没有下过程,所以不存在一个应用商店去下。
但是大家会说我想在里面去浏览,去找一些小程序,查找是另外一回事,搜索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们并不会存在一个小程序的商店,所以我们也并不会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做一个APP的分发想法。
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这个想法,就像公众号从来不会有一个公众号中心,里面可以分门别类列出所有的东西出来,不会有这样的东西,我们认为应该没有一个中心入口,是去中心化的形态,所以我们也不会做小程序的分类、排行、推荐。
关于推荐大家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大家可能会认为为什么不把用户感兴趣的一些东西推荐给他?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想法用到公众号里,我们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将来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在微信里我们曾经考虑过对机器推荐和一个人的社交推荐的差异,朋友圈其实是类似于社交推荐,你每天会在朋友圈看到很多的文章,你的朋友其实起到了一个推荐器的作用,使得你不用依赖系统的推荐。
如果我们系统来做可能没有你的朋友们做得好,因为系统不会给你推荐一些你没有接触过的东西,系统只会强化你接触过的信息,并且不断地去学习你的历史,往你的历史方面继续推荐,但是你的朋友可能在朋友圈里面说,某一部电影很好看,那你会因为你的朋友去看了这部电影而去看这部电影,机器是无法理解这一点的,机器只会采集你过去看过的电影,然后把你看过电影的类型整理出来,认为你就喜欢这一类型的电影,但是你朋友推荐的电影可能是你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电影形态,所以微信里更多是依赖于社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