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植筋技术
12.1 设计规定
12.1.1 植筋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不适用于素混凝土结构及纵向钢筋配筋率低于zui小配筋率规定的结构构件;这类构件的植筋应按锚拴进行设计计算。
12.1.2 采用植筋技术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新增构件为悬挂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25;
2当新增构件为其他结构构件时,其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20。
12.1.3 采用植筋技术时,若原构件的混凝土有局部缺陷时,仅允许存在于非锚固部位,且应先进行修补或加固处理后再植筋。若局部缺陷为裂缝,其宽度应不大 0.3mm,且应经注射修补胶后再植筋。
12.1.4 种植用的钢筋,应采用质量和规格符合本规范* 4 章规定的带肋钢筋。当采用进口带肋钢筋时,除应按现行专门规程检验其性能外,尚应要求其相对肋面积 Ar 符合0.55 £ Ar £ 0.08 的规定。
12.1.5 植筋用的胶粘剂应采用改性环氧树脂和改性乙xi基甲基丙xi酸酯类(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胶粘剂)等锚固用结构胶粘剂。当植筋的直径大于 22mm 时,应采用 A 级胶。锚固用胶粘剂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本规范* 4
章的规定。
12.1.6 采用植筋锚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 60oC;处
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腐蚀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植筋技术
时,除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尚应采用
耐环境因素作用的胶粘剂,并按专门的工艺要求施工。
12.1.7 采用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植筋技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锚固时,被
锚固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可按整体构件计算。
12.2 锚固计算
12.2.1 承重构件的植筋锚固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
1植筋设计采用的安全等级,应符合本规范* 3.1.2 条的规定;
2植筋设计应在计算和构造上防止混凝土发生劈裂破坏;
3植筋仅承受轴向力,且仅允许按充分利用钢材强度的计算模式进行设计;
4植筋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应按本章的规定值采用;
5地震区的承重结构,其植筋承载力仍按本节的规定进行计算,但其锚固深度设计值应乘以考虑位移延性要求的修正系数。
12.2.2 单根植筋锚固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N £ f y × As (12.2.2–1)
ld =y N ×y ae × ls (12.2.2–2)
式中: N —轴向拉力设计值;
f y —植筋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 —钢筋截面面积;
ld —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
ls —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按本规范* 12.2.3 条确定;
yN —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的修正系
数,按本规范* 12.2.5 它是在加固梁纵向一定长度内,沿两侧梁腹表面和梁底面连续加贴一层CFRP片材(或者t同板),将已粘贴好的梁底纵向CFRP片材压住,达到锚固的目的。为了减少剥离破坏的发生,u型箍在一定范围内的宽度、净问距、高度等都应设:置合理,若粘贴多层预应力碳纤维布时,U形能也应相应贴多层以增强锚固效果田。清华大学的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试验中部是沿加固梁级向布置了一定宽度、i争距、层数的U形箍。条确定;
yae —考虑植筋位移延性要求的修正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低于 C30 时,对 6 度区及 7 度区一、二类场地,取y ae = 1.1;对 7 度区三、四类场地及 8 度区,取y ae = 1.25 ,当混凝土强度** C30 时,取
yae = 1.0 。
12.2.3 植筋的基本锚固深度ls 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ls = 0.2aspt × d × f y (12.2.3)
fbd
式中:aspt —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按本规范表 12.2.3 的确定;
d—植筋公在新建结构不断涌现的同时,对现有结构的维护和补强加固也引起了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建筑物都有一定的基准使用期,我国一般的房屋建筑取为50年,桥梁取为100年(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而*后建造的大量建筑都已经服役接近50年,同时,有很多因素会缩短现有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其中包括:物理老化、化学腐蚀、使用荷载的增大和设计标准的提高等等,致使许多房屋和桥梁结构都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目前我国土木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新建与加固改造并举的阶段。称直径;
fbd —植筋用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 12.2.4 的规定值采用。
表12.2.3 考虑混凝土劈裂影响的计算系数αsp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mm) 25 30 35 ≥40
箍筋设 直径j (mm) 6 8 或10 6 8 或10 ≥6 ≥6
置情况
间距 s(mm) 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s 应不大于 100m
植筋 ≤20 1.0 1.0 1.0 1.0
直径 25 1.15 1.1 1.1 1.05 1.05 1.0
d (mm)
32 1.3 1.2 1.2 1.15 1.15 1.1
注:当钢筋直径介于表列数值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法确定αsp 值。
12.2.4 植筋用胶粘剂的粘接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12.2.3 的规定值采用。
表 14.2.3 粘结强度设计值 fbd
混凝土强度等级
胶粘剂等级 构造条件
C20 C25 C30 C40 ≥C60
A 级胶或 B 级胶 s1≥5d、s2≥2.5d 2.3 2.7 3.4 3.6 4.0
A 级胶 s1≥6d、s2≥3.0d — 3.0 3.6 4.0 4.5
s1≥7d、s2≥3.5d — — 4.0 4.5 5.0
注:1 当使用表中的 fbd 值时,其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低于现行设计规范 GB50010
的规定值;
2表中s1 为植筋间距,s2 为植筋边距;
3表中 fbd 值仅适用于带肋钢筋的粘结锚固。
12.2.5 考虑各种因素对植筋受拉承载力影响而需加大锚固深度的修正系数y N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y N =y br ×y w ×y T (12.2.5)
式中:y br —考虑结构构件应力状态对承载力影响的系数:当为悬挑结构构件时,
ybr = 1.5 ;当为非悬挑的重要构件接长时,y br = 1.15 ;当为其他构
件时,y br = 1.0 ;
yw —混凝土孔壁潮湿影响系数,对耐潮湿型胶粘剂,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值采用,但不得低于 1.1。
yT —使用环境的温度(T)影响系数,当T £ 500 C 时,取y T = 1.0 ;当
500 C < T £ 800 C 时,应采用耐高温胶粘剂,并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
的y T 值采用;当T > 800 C 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
12.2.6 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过设计计算确定;严禁按短期拉拔试验
值或厂商技术手册的推荐值采用。
12.3 构造规定
12.3.1 当按构造要求植筋时,其zui小锚固长度lmin 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受拉钢筋锚固: max{0.3ls;10d;100mm};
2受压钢筋锚固:max{0.6ls;10d;100mm}。
注:对悬挑结构、构件尚应乘以 1.5 的调整系数。
12.3.2 当所植钢筋与原有钢筋搭接(图 12.3.2)时,其受拉搭接长度ll ,应根据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确定:
ll = z × ld (12.3.2)
式中:z —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表 12.3.2 取值。
表12.3.2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z 值 1.2 1.4 1.6
14
注:1 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的定义按现行设计规范 GB 50010 的规定采用;
2当实际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介于表列数值之间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z 值;
3对梁类构件,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过 50%。
图1通过追踪普通粘贴碳纤维加固梁的界面剪应力分析了该加固方法存在怎样的剥离风险。同时,对现行防剥高措施一u形能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大型通用软件ANSYS对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法进行了有限元模*,分析了预应力碳纤维加固较普通粘贴碳纤维加固方法的优越性。任何一种加固方法,都应当満足良好的使用特性,可靠的安全**和可接受的经济性。普通粘贴破客i维加固法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加固方法,对它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2.3.2 钢筋搭接示意图
12.3.3 当植筋搭接部位的箍筋间距s 不符合表 12.2.3 的规定时,应进行防劈裂加固。此时,可采用纤维织物复合材的围束作为原构件的附加箍筋进行加
固。围束可采用宽 150mm,厚度不小于 0.111mm 的条带缠绕而成,缠绕时,围束间应无间隔,且每一围束,其所粘贴的条带不应少于 3 层。对方形截面尚应打磨棱角,打磨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 9.9.10 条的要求。若采用纤维织物复合材的围束有困难,也可剔去原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增设新箍筋(或钢箍板)进行加密(或增强)后再植筋。
12.3.4 新植钢筋与原有钢筋在搭接部位的净间距,应按本规范图 12.3.2 的标示值确定。若净间距**过 4d,则搭接长度ll 应增加 2d,但净间距不得大于
6d。
12.3.5 用于植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其zui小厚度hmin 应符合下列规定:
hmin 3 ld + 2D (14.3.4)
式中:D 为钻孔直径,应按表 12.3.5 确定。
表12.3.5 植筋直径与对应的钻孔直径设计值<硬化后的混凝土,在正常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设计使用寿命。但是由于其本身存在裂缝和空隙等缺陷,使得腐蚀性液体或气体容易渗入混凝土内部,发生一系列化学的、物理的或物理化学变化而使混凝土结构受到腐蚀,比如浸析、氯盐、硫酸盐、酸性侵蚀、碱性侵蚀等,导致混凝内部缺陷增多,性能劣化,较终丧失承载力,使工程结构不得不进行修补或者重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危及公民的生命安全。br />
钢筋直径 d(mm) 钻孔直径设计值 D(mm)
12 15
14 18
16 20
18 22
15
20 25
22 28
25 31
28 35
32 40
注:按钻孔直径设计值 D 进行施工时,实际钻孔允许有+2mm、-1mm 的偏差。
北京博瑞双杰新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CGM灌浆料,二次灌浆,环保树脂胶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