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厂房验厂安全检测鉴定办理一份验厂证明报告
某工业厂房,为六层框架结构。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30,钢筋为II 级钢或I 级钢。柱截面尺寸400×700mm,梁尺寸为300×800mm,次梁250×500mm,建筑面积为37800m2,基础处理为混凝土灌注桩。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使用至2009 年时发现5、6 层框架梁端距离柱子1.5m 左右及梁中部跨中区域出现了很宽、较长的斜裂缝和垂直裂缝。经现场用读数显微镜检测。斜裂缝宽度为1.25mm,跨中垂直裂缝宽度为O.3mm,斜裂缝长度过1/2 梁高,倾斜角为30~50°左右,危及到结构的可靠性。2016年8 月有关*对此结构的梁和柱子进行了全面检测,查明了框架梁产生裂缝的原因,确定了结构的受损情况,为结构修复和加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对其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20017 年对现有结构物提出了加固设计修复方案,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框架柱几何尺寸存在偏差,沿跨度方向凿去抹面层后的截面宽度与原设计尺寸偏小20——30mm。现有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强度C30的要求。采用声回弹及拉拔综合检测方法。经测,6 根梁和8 根柱的混凝土强度在18~23Mpa,其数值比较分散,特别是框架梁的检测结果,6 根梁中有4 根不满足设计强度。抗剪箍筋间距偏差较大,用手轮切割机在裂缝区段沿梁跨方向切割混凝土保护层,箍筋间距比原设计偏大30%左右。受力主筋位置与原设计误差不大。采用读数显微镜和放大镜读取的裂缝宽度在0.3~2.44mm 之间。跨
中裂缝宽度相对较小.一般在0.1~0.3m 范围,而距梁端1~2m 区段斜裂缝宽度多在0.3mm以上,倾角在30~50°之间,部分裂缝已经贯通梁截面,且梁腹部裂缝*宽。另外,从调查施工记录发现:原设计采用正规水泥厂425#水泥,而施工中随意改用本地小厂生产的425#水泥,从原始施工记录中查得上部结构5~6 层框架梁、柱混凝土强度结果在18~23MPa 内,《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所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设计
旌工配制的强度24MPa 以上的要求。
2.2 框架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设备与荷载由厂方提供,其它荷载取值按现行规范标准,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采用实测值,并按标准规定取值,配筋以现场调查为准,框架结构梁、柱尺寸采用实测值。通过计算表明,5、6 层框架梁在弯剪区段(斜裂缝区段)抗剪能力严重不足,梁裂缝宽度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梁跨中抗弯能力不足,柱抗弯、抗剪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但可靠程度偏低。经计算和调查分析,其一是施工过程中随意换水泥厂家,施工混凝土配制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强度,施工质量差是导致抗弯抗剪承载力不足,裂缝过宽过长和过早的重要原因。其二是截面尺寸偏差(偏小)5%左右,弯剪区箍筋间距偏大30%,也是导致梁截面抗剪承载力不足,发生较大裂缝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两大问题,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必须要对现结构进行补强加固和修复。
工程概况
某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厂房,排架柱网轴线尺寸为6 m,柱间跨度为15 m,建筑面积1 029. 1 m2。该厂房建于20 世纪90 年代,使用至今已有20 余年,建成初期,其围护砖墙出现多条斜裂缝并不断发展,针对此情况业主曾对其地基进行了加固,并采用型钢加固了开裂墙体,墙体裂缝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近年厂房工人反映时常可听到厂房屋面出现异常响动,并怀疑厂房主体结构已经出现变形,现场观测发现该结构墙体裂缝至今仍有发展的迹象
2 现场检测内容及结果
2. 1 场地及地基基础情况调查
该工房建于沟底,建设场地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采用3∶ 7 灰土处理,条基处理深度为500mm,每边宽处基础底300 mm,杯形基础处理深度1 000 mm,每边宽处基础400 mm,要求灰土干容重大于1. 6 g /cm3。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150 号,垫层用75 号素混凝土。1993 年曾对该厂房北侧室外散水及路面进行修整,当时中部吊车附近室外路面层出现约70 m2 的凹陷,凹陷深度为30 cm。目前室外硬化地面可见通长地面开裂。
2. 2 结构变形现状检测
2. 2. 1 排架柱变形现状检测
采用全站仪对排架柱垂直度进行检测,柱平面外倾斜量的限值H/750 = 10. 33 mm( H = 7 750 mm 为柱高) ,大部分柱的倾斜量已过该限值,该部分柱子按混凝土构件评级应评为C 级构件,其中16 个柱子柱平面外倾斜量过H/500 = 15. 5 mm 的限值,该部分柱子按混凝土构件变形应评为D 级。整体看来,工房排架结构呈扭曲状,且柱倾斜值较大,已经对排架结构受力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2. 2. 2 屋面梁构件变形现状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厂房内屋面梁的梁两端高差、竖向挠度进行了观测,其中每个梁构件布置3 个测点。根据观测结果,该工房混凝土屋架梁的挠度值为1 /500 均未过表中允许挠度变形限值1 /450,目前屋架下挠情况不影响其正常使用。从总体观测,目前厂房屋架南端梁底标高普遍**北端梁底标高,表现出一定的整体规律性。
2. 2. 3 围护墙体整体侧移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工房围护墙体整体侧向倾斜进行了观测。经计算,发现该结构墙体**点侧移值为66. 2 mm。该结构墙体倾斜量已经过D 级限值60 mm。
2. 2. 4 围护墙体沉降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工房围护墙体沉降进行了观测。观测过程以窗户过梁底面( 即该结构圈梁底面) 为测试水平线,由观测结果知,该结构北边墙体沉降差值较大,差值达到105 mm,同时相邻测点沉降差达到39 mm,局部沉降差值过大
2. 3 材料强度检测
2. 3. 1 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
现场对排架柱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进行检测,依据设计图纸,排架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250 号。采用满足现场客观条件的回弹法检测排架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由检测结果知混凝土强度试验值为33. 1 MPa,*小为26. 6 MPa,回弹法测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较为均匀。由于构件碳化深度大,为使排架结构承载力校核计算结果加安全可靠,故以本次鉴定在计算时将排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按C20 取值。
2. 3. 2 围护墙砌筑砂浆强度
采用贯入法检测、评定该工房围护墙砌筑砂浆的实际抗压强度。现场在该工房内部随机共抽取6 个测区,依据检测结果,该工房围护墙体砌筑砂浆的实际检测强度可评定为0. 75 MPa,砂浆强度较低,砌筑质量差,部分砂浆呈粉末状。
3 结构安全性及结构抗震鉴定
依据GB 50144-2008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的有关规范条文对该厂房现有结构进行鉴定。
3. 1 场地、地基和基础
按地基变形观测资料或上部结构反映的检查结果对地基安全性进行评级。根据上部结构现状结果,该结构围护墙体出现与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有关的整体侧移,该结构地基基础安全性等级为Cu 级。该结构属于8 度设防时的乙类建筑,根据上部结构整体垂直度、沉降现状及墙体裂缝现状的检测结果,可判断该建筑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依据GB 50023-2009: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类、丙类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3. 2 上部结构鉴定
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应按结构整体性和承载功能两个项目进行评定,并取其中较低的评定等级作为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对乙类建筑应按设防烈度9 度
对结构抗震措施进行核查。
1) 结构整体性的评定应根据结构布置和构造、支撑系统两个项目中的较低等级作为结构整体性的评价等级。根据上述结构布置和构造、支撑系统两方面级评级结果,依据GB 50144-2008,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按构件的整体性等级评为Bu 级。
2) 按结构承载功能的等级进行评级。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采用PKPM 对该工房现有结构分别进行建模计算,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将上部结构分为12榀框架平面计算单元,考虑到排架结构的相同性,故只选择其中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对轴线③上的排架柱配筋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和配筋包络图分别见图4,图5; 计算结果见表1,显示排架柱各个控制截面中的实际配筋面积均大于计算所得钢筋面积,即现结构排架柱可满足承载力需求。经计算可知,一榀框架中重要构件符合承载力要求,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可知每榀框架的安全性等级为Bu 级。但**点侧移过大,应将上部承重结构的承载功能评级定为Cu 级。
工程概况
某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厂房,排架柱网轴线尺寸为6 m,柱间跨度为15 m,建筑面积1 029. 1 m2。该厂房建于20 世纪90 年代,使用至今已有20 余年,建成初期,其围护砖墙出现多条斜裂缝并不断发展,针对此情况业主曾对其地基进行了加固,并采用型钢加固了开裂墙体,墙体裂缝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近年厂房工人反映时常可听到厂房屋面出现异常响动,并怀疑厂房主体结构已经出现变形,现场观测发现该结构墙体裂缝至今仍有发展的迹象
2 现场检测内容及结果
2. 1 场地及地基基础情况调查
该工房建于沟底,建设场地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采用3∶ 7 灰土处理,条基处理深度为500mm,每边宽处基础底300 mm,杯形基础处理深度1 000 mm,每边宽处基础400 mm,要求灰土干容重大于1. 6 g /cm3。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150 号,垫层用75 号素混凝土。1993 年曾对该厂房北侧室外散水及路面进行修整,当时中部吊车附近室外路面层出现约70 m2 的凹陷,凹陷深度为30 cm。目前室外硬化地面可见通长地面开裂。
2. 2 结构变形现状检测
2. 2. 1 排架柱变形现状检测
采用全站仪对排架柱垂直度进行检测,柱平面外倾斜量的限值H/750 = 10. 33 mm( H = 7 750 mm 为柱高) ,大部分柱的倾斜量已过该限值,该部分柱子按混凝土构件评级应评为C 级构件,其中16 个柱子柱平面外倾斜量过H/500 = 15. 5 mm 的限值,该部分柱子按混凝土构件变形应评为D 级。整体看来,工房排架结构呈扭曲状,且柱倾斜值较大,已经对排架结构受力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2. 2. 2 屋面梁构件变形现状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厂房内屋面梁的梁两端高差、竖向挠度进行了观测,其中每个梁构件布置3 个测点。根据观测结果,该工房混凝土屋架梁的挠度值为1 /500 均未过表中允许挠度变形限值1 /450,目前屋架下挠情况不影响其正常使用。从总体观测,目前厂房屋架南端梁底标高普遍**北端梁底标高,表现出一定的整体规律性。
2. 2. 3 围护墙体整体侧移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工房围护墙体整体侧向倾斜进行了观测。经计算,发现该结构墙体**点侧移值为66. 2 mm。该结构墙体倾斜量已经过D 级限值60 mm。
2. 2. 4 围护墙体沉降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工房围护墙体沉降进行了观测。观测过程以窗户过梁底面( 即该结构圈梁底面) 为测试水平线,由观测结果知,该结构北边墙体沉降差值较大,差值达到105 mm,同时相邻测点沉降差达到39 mm,局部沉降差值过大
2. 3 材料强度检测
2. 3. 1 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
现场对排架柱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进行检测,依据设计图纸,排架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250 号。采用满足现场客观条件的回弹法检测排架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由检测结果知混凝土强度试验值为33. 1 MPa,*小为26. 6 MPa,回弹法测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较为均匀。由于构件碳化深度大,为使排架结构承载力校核计算结果加安全可靠,故以本次鉴定在计算时将排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按C20 取值。
2. 3. 2 围护墙砌筑砂浆强度
采用贯入法检测、评定该工房围护墙砌筑砂浆的实际抗压强度。现场在该工房内部随机共抽取6 个测区,依据检测结果,该工房围护墙体砌筑砂浆的实际检测强度可评定为0. 75 MPa,砂浆强度较低,砌筑质量差,部分砂浆呈粉末状。
3 结构安全性及结构抗震鉴定
依据GB 50144-2008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的有关规范条文对该厂房现有结构进行鉴定。
3. 1 场地、地基和基础
按地基变形观测资料或上部结构反映的检查结果对地基安全性进行评级。根据上部结构现状结果,该结构围护墙体出现与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有关的整体侧移,该结构地基基础安全性等级为Cu 级。该结构属于8 度设防时的乙类建筑,根据上部结构整体垂直度、沉降现状及墙体裂缝现状的检测结果,可判断该建筑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依据GB 50023-2009: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类、丙类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3. 2 上部结构鉴定
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应按结构整体性和承载功能两个项目进行评定,并取其中较低的评定等级作为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对乙类建筑应按设防烈度9 度
对结构抗震措施进行核查。
1) 结构整体性的评定应根据结构布置和构造、支撑系统两个项目中的较低等级作为结构整体性的评价等级。根据上述结构布置和构造、支撑系统两方面级评级结果,依据GB 50144-2008,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按构件的整体性等级评为Bu 级。
2) 按结构承载功能的等级进行评级。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采用PKPM 对该工房现有结构分别进行建模计算,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将上部结构分为12榀框架平面计算单元,考虑到排架结构的相同性,故只选择其中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对轴线③上的排架柱配筋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和配筋包络图分别见图4,图5; 计算结果见表1,显示排架柱各个控制截面中的实际配筋面积均大于计算所得钢筋面积,即现结构排架柱可满足承载力需求。经计算可知,一榀框架中重要构件符合承载力要求,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可知每榀框架的安全性等级为Bu 级。但**点侧移过大,应将上部承重结构的承载功能评级定为Cu 级。
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专注于厂房结构安全检测,钢结构承重检测,培训学校房屋安全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