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水设备预处理对进水水质的要求是确保整个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预处理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微生物以及部分溶解性固体,从而保护后续的反渗透(RO)膜、电去离子(EDI)膜堆等处理单元免受污染,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高终产水的水质。
,原水的浑浊度是预处理关注的要指标之一。浑浊度反映了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数量,这些颗粒物可能包括泥沙、尘埃、微生物等。过高的浑浊度不仅会增加过滤器的负担,还可能导致膜组件的堵塞。因此,预处理阶段通常要求进水浑浊度一定值,如RO设备进水浊度一般要求1.0 NTU,而EDI纯水设备则可能要求低,以确保膜堆的正常运作。
此外,进水中的颗粒度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为了防止微小颗粒对膜组件造成损害,预处理设备如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以及精密过滤器等,会逐步降低水中颗粒物的尺寸。例如,精密过滤器通常要求进口水的浊度在2mg/L以下,其出水浊度可达0.3~0.1mg/L,确保进入RO系统的水质达到要求。
化学成分方面,预处理需要严格控制进水中的离子成分、重金属及其浓度。特别是氯离子、根、氟离子等有害离子,以及钙、镁等硬度离子,这些成分如果标,可能会对RO膜或EDI膜堆造成污染或结垢。例如,RO装置进水要求余氯含量0.1mg/L,以防止余氯对膜的氧化损害;同时,SiO2的含量也需要控制,以避免在浓水侧形成难以去除的硅酸盐结垢。
对于EDI纯水设备而言,进水中的电导率是一个关键指标。电导率的理想范围为1~10μs/cm,以确保EDI膜堆的正常运作和水质。过高的电导率可能意味着水中存在过多的溶解性固体,这些固体会影响EDI设备的除盐效率。
微生物污染是纯水设备运行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水中的细菌、藻类和其他污染物不仅会影响产水水质,还可能在膜组件上形成生物膜,导致膜性能下降。因此,预处理阶段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或杀灭这些微生物。常见的方法包括加入剂、使用紫外线器等。对于EDI纯水设备而言,总氯的大允许含量应0.02ppm,以防止氯对膜堆中树脂的伤害。
为了满足上述水质要求,纯水设备预处理通常采用多种工艺组合。这些工艺包括但不限于:
1. 多介质过滤器:通过两种或多种过滤介质,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杂质,降低水的浊度。
2. 活性炭过滤器: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去除水中的余氯、异味及部分物,提高水的口感和透明度。
3. 精密过滤器:作为RO系统的前置保护,进一步截留微小杂质,确保进入RO膜的水质清洁。
4. 软化器: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硬度离子,防止RO膜或EDI膜堆结垢。
5. pH调节:通过加药装置调节水的酸碱度,以适应后续处理设备的工作要求。例如,RO膜在pH值7.5-7.8时脱盐率,而EDI设备在pH值7.0至8.0之间时能实现的电阻率性能。
6. :使用紫外线器、臭氧发生器或加入剂等方法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证水质。
预处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保护后续处理设备免受污染和损害,还能提高整个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预处理效果的评估通常通过监测进水水质的变化以及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来进行。例如,通过观察RO膜的压差变化、产水量和脱盐率等指标,可以间接反映预处理的效果。对于EDI纯水设备而言,则需要定期检测产水的电阻率、电导率以及微生物含量等指标,以确保水质达标。
在预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过量加药:预处理中使用的剂、阻垢剂等化学剂应严格控制加药量,以免形成新的污染源或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损害。
2. 定期维护与清洗**:预处理设备如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需要定期反冲洗或换滤料,以保持其处理效率。
3. 水质波动应对:原水水质可能因季节、天气等因素而波动,预处理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这些变化。
4. 成本控制:预处理设备的选择和运行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保证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江苏权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纳滤设备,陶瓷膜设备,超纯水机,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