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准备
**决策:组织的高层**需充分认识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出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确保资源的投入。
成立工作小组:组建一个跨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工作小组,负责体系的策划、建立、实施和维护等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各相关部门的代表,以便充分协调和沟通。
进行标准培训:对组织内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员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培训,使其了解标准的要求、原则和方法,为后续的体系建立和实施奠定基础。
确定认证范围:明确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服务、过程和活动范围,确保认证范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制定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认证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和人员、时间进度等,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体系建立
现状调研与诊断:对组织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诊断,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与 ISO9001 标准的差距,为体系的策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体系策划与设计:依据 ISO9001 标准要求,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设计,包括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过程、职责、权限、资源配置等,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框架。
文件编写与发布:根据体系策划和设计的结果,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文件编写应确保符合 ISO9001 标准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宜性。编写完成后,经审核批准后发布实施。
体系运行
宣贯与培训: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和培训,使员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各自的职责,掌握相关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确保员工能够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
体系运行实施:组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质量活动得到有效执行,各项工作流程得到严格遵守,各项质量记录得到及时、准确的填写和保存。
内部审核: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通常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以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组织自身的规定,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内部审核应由经过培训并具备资格的内部审核员进行,审核结果应形成审核报告,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较高管理者应按计划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审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做出决策和部署,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申请与审核
选择认证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并确认有效后,组织可以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选择认证机构时,应考虑其资质、信誉、审核能力、服务水平、收费标准等因素。
提交认证申请:向选定的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填写认证申请表,提供组织的基本信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产品或服务的相关资料等,供认证机构进行审核。
文件审核:认证机构收到申请后,首先会对组织提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核,检查文件是否符合 ISO9001 标准要求和认证机构的规定,是否完整、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等。如果文件审核通过,认证机构将安排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认证机构会派出审核组到组织的现场进行审核,审核组通常由 1 名或多名审核员组成。审核员会依据 ISO9001 标准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过查阅文件记录、现场观察、与员工访谈等方式,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查,以确定组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有效运行。现场审核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阶段审核主要是对体系的策划和运行情况进行初步审查,确定*二阶段审核的范围和重点;*二阶段审核是全面、深入的审核,审核结果将作为认证决定的主要依据。
审核结果与认证决定:审核组在完成现场审核后,会向认证机构提交审核报告,认证机构根据审核报告和相关证据,对组织的认证申请做出决定。如果组织通过审核,认证机构将向组织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如果组织存在不符合项,认证机构会要求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再颁发证书。
获证后监督与持续改进
监督审核:在获得认证证书后,组织需要接受认证机构的定期监督审核,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以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标准要求并有效运行。监督审核的内容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上次审核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组织的质量绩效等方面的审查。
证书管理:如果组织在监督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如果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如组织结构调整、产品或服务范围变更等,应及时向认证机构报告,并根据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重新审核等。
持续改进:组织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寻求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手段,持续提高产品务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台州鑫程认证有限公司专注于iso认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