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困境下,一些餐饮零售品牌通过运营**号和**直播卖券,获得了大量的粉丝去线下门店消费。
但是,顾客线下消费的时候,实际体验如何呢?
下面必熹和大家分享2个真实案例,看看大家有没有类似体验呢?
01、点菜操作错失6个客户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的某个博主推荐了一家较近很火的粤菜某楼,然后我们一行6个女生相约去拔草。
时间是周五,下班后去的,刚到门口,发现已经排了好多人,大家都满怀期待等了近1小时才轮到的。
落座后,桌上却还没有摆上餐具,看样子生意*的完全忙不过来。
我见着桌上放着两张纸质的菜单,我们本想勾画一下快速点单,但是服务员却表示不能手动点单,只能扫码点单。对于在桌上放着两张纸菜单却不能用,这个做法让我有点迷惑。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女生的这个共性问题“眼睛大,肚皮小”,每个菜品看着都不错,且印象中粤菜的量也不大,所以我们点起菜来,就不太节制了。
当一盘盘菜端上来,吃了几盘之后,我们才发现点多了,然后马上务员商量后面的菜能否退一些,但也是想也没想的否定。
吃到最后,毫无悬念剩了很多,为了不浪费只能打包带走。
现在回想起来,他家的菜品和其他品牌相比没有太大差别。
吃到最后,我们对他家较深的记忆,都是点菜环节的迷惑操作,以及点多时尝试退菜的断然拒绝的场景。
现在要问我们还想不想去那家店,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吃过了就算了。
02、妇女节专属菜
前阵子,我在**上刷到了某火锅店的直播,买了209元的全牛套餐。
妇女节这天,我和闺蜜相约去了这家火锅店吃晚饭,因为当天商场里到处都在做妇女节活动,我们落座的时候就随口问了一句:今天有妇女节活动吗?
服务员一听就懵了,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我们店没有妇女节活动。
我们听后表示了解,就先下单了。
没想到在我们点菜的过程中,服务员去找经理确认了一番,然后来告诉我们给我们申请了一份妇女节39元以内的免费菜。
之后服务员确认菜单时,还热情地告诉我们这些菜2个人的量足够了,不够再加就好。
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这家店的服务很细致。他之后还贴心地帮我们涮他家的招牌牛肉,肉的口感也很棒。
后来,我逢人就推荐他家的牛肉、还有服务。
上个月,和老板去杭州出差,中午在商场里纠结到底吃什么的时候,我果断又推荐了该火锅店。
03、流量如何变“留”量
以上都是从**获取信息,再去线下店铺消费的例子。
*1个粤菜店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承接不住“流量”的例子。他们的产品和环境都没有太大问题,但点餐的流程不清晰,顾客提出诉求的时候,那名服务员没有恰当地应对。较终在顾客心里留下了不佳的印象。
*2个火锅店的故事,是一个承接住的“流量”正面例子。从顾客进店、用餐、提诉求、离店,整个体验都很良好,还让顾客产生了小惊喜、小贴心的感受,后面的转介绍和复购就顺理成章了,可以说让顾客变成了真正的“留”量。
但是,转念一想。
如果当天是另一个服务员接待的,他会和经理确认吗?
如果当天经理不在的话,他还会给我们提供妇女节专属菜吗?
如果是另外一家门店,他们能够提供同样的消费体验吗?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说明那天的一切只是碰巧。
如何“不碰巧地”将流量变为“留”量呢?
需要有一套所有人都能够按照统一标准为顾客提供产品务的系统。
比如,每个门店的菜品口味标准一样;
比如,每家店每个服务员都清晰点餐流程,在客户有疑问和需求的时候有一套标准的应对方法,知道找谁、应该怎么回复。
而执行这一切的都是人,人需要知道目标,所以要明确告诉他各个环节的标准;
人需要学习怎么做,所以要不断教他培训他;
人性是懒惰的,所以需要有人提要求,进行追踪和反馈;
人又是需要认可和尊重的,所以需要激励和考核。
这需要一整套联动的系统,环环相扣,才能帮助企业和门店减少“人治”,靠系统化的“法治”和“道治“实现精细化运营,让客人来了,能消费得开心、并能再来消费、甚至让朋友也来消费。
必熹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培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