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了解到,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制定的《挥发性**污染地块膜界面探测技术规范》《挥发性**污染地块现场分析检测技术验证评价指南》两项团体标准,目前均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制工作。为使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团体标准如何在VOCs污染地块调查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又如何为我国污染地块调查技术和装备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检测地下挥发性**物,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工业搬迁遗留的污染场地不断涌现,其中,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价是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传统场地调查存在局限性”,《挥发性**污染地块膜界面探测技术规范》编制组指出,传统的场地调查方法,如采用钻探设备取土芯和安装监测井采集样品送实验室分析,分析周期长,只能得到点状信息的结果,无法在现场快速有效确定污染范围。
“特别是对于**物污染场地,其中存在的非水溶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s,NAPLs)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存在和迁移的形式与无机污染物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调查方法很难查清NAPLs在地下的分布。”而膜界面探测技术(Membrane Interface Probe,MIP)具备优势,其搭载直接推进式钻进设备,是用于检测地下挥发性**物的一种技术。
与国外相比,我国污染场地土层剖面原位、连续钻进探测一体化技术标准和规范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不仅如此,我国相关标准主要针对传统调查取样方式,如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等,对于现场快速检测分析技术的标准暂时处于空白。基于此,《挥发性**污染地块膜界面探测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记者留意到,《挥发性**污染地块膜界面探测技术规范》针对的是挥发性及半挥发性**物污染地块,若需对其进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可通过MIP设备现场快速取样分析结果,初步判断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纵向和垂向分布,确定污染地块污染羽的方向和大致范围,为下一 步详细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指导钻机布点和探测方案优化。
通过MIP设备,可以快速确定污染范围与污染边界,大幅缩短场地调查时间、降低详细调查钻孔数量,进而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编制组也指出,MIP不应取代传统的土壤钻孔取样、监测井建设和地下水取样,但可以大幅优化探测点位布设,能较完整地捕捉污染范围,以实现现场特征和长期监测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此文件在国内没有相同的行业标准,为**发布。
为污染地块现场分析检测技术提供支撑
在另一份征求意见的《挥发性**污染地块现场分析检测技术验证评价指南》中,同样指出了**污染场地土壤调查的难点。
目前,挥发性**污染地块通常采用传统钻机取样——CMA 认证实验室分析检测进行污染识别。土壤中的**污染物挥发性强、易受到扰动,传统钻机取样——CMA认证实验室分析调查难度高、检测难度大,易导致检测数据失真;土壤样品采集—保存—流转—检测过程中工作环节复杂,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高,多种因素导致**污染地块,一直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难点。
而便携式的现场分析检测技术设备,相当于可携带的小型实验室,可现场采样、记录、分析检测,实时准确识别**污染场地挥发性**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从而对场地污染进行快速的甄别和筛选。
面对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急迫的市场需求,缺少一套公认的程序和方法,开展挥发性**物现场分析检测技术的有效评估。《挥发性**污染地块现场分析检测技术验证评价指南》的编制,将规范国产快速分析设备生产技术标准设计和运行性能验证,保证设备实时原位调查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重现性和稳定性,进而推进现场分析检测设备标准化生产和市场推广,满足**污染地块调查绿色、高效、经济利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污染场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转化和推广应用。
“《指南》针对挥发性**污染地块现场分析检测技术开展技术验证工作,为快速预判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污染**范围和程度、开展污染场地精细化调查评估、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工程,提供有力支撑。”编制组指出。
大连绿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除尘脱硫设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食品加工厂污水处理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