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0.1 背景
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源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较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下列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
——预防或减轻有害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
——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有害影响;
——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
——提升环境绩效;
——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等的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
——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
0.3 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较高管理者**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组织可利用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的**项相协调,并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体系中,较高管理者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其风险和机遇。成功实施本标准可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较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个组织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但是可能拥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境方针承诺,使用不同的环境技术,并有不同的环境绩效目标,然而它们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将取决于组织所处的环境、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其合规义务,以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其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0.4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模式
构成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是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PDCA)的概念。PDCA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用以实现持续改进。该模式可应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每个单独的要素。该模式可简述如下:
——策划: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结果。
——实施:实施所策划的过程。
——检查:根据环境方针,包括其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
图1展示了本标准采用的结构如何融入PDCA模式,它能够帮助新的和现有的使用者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0.5 本标准内容
本标准符合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一个高层结构,相同的核心正文,以及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目的是方便使用者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
本标准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例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或财务管理。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运用共同的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想,将其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
本标准包括了评价符合性所需的要求。任何有愿望的组织均可能通过以下方式证实与本标准的符合: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或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例如:顾客),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或
——寻求组织的外部机构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或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
附录A提供了解释性信息以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错误理解。附录B显示了本标准现行版本与以往版本之间完整的技术对照。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指南包含在GB/T24004中。
本标准使用以下词语:
——“shall(应)”表示要求;
——“should(应当)”表示建议;
——“may(可以)”表示允许;
——“can(可能、能够)”表示可能性或能力。
标记“注”的信息旨在帮助理解或使用本文件。*3章使用的“注”提供了关于补充术语信息的附加信息,可能包括使用术语的相关规定。
*3章中的术语和定义按照概念顺序进行编排,本文件最后还给出了按字母顺序的索引。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来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可供寻求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使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做出贡献。
本标准可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将为环境、组织自身和相关方带来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
——提升环境绩效;
——履行合规义务;
——实现环境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性质的组织,并适用于组织基于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本标准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能够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但是,只有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被包含在了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中且全部得以满足,组织才能声明符合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与组织和**作用有关的术语
3.1.1管理体系
组织用于制订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所需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关注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例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能源、财务管理)。
注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岗位和职责、策划和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
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能包括整个组织、其特定的职能、其特定的部门、或跨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
3.1.2环境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管理环境因素、履行合规义务,并应对风险和机遇。
3.1.3环境方针
由较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意图和方向。
3.1.4组织
为实现其目标而具有职责、权限和关系等自身职能的个人或群体。
注1: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经营者、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机构、合股经营的公司、公益机构、社团、或上述单位中的一部分或其结合体,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3.1.5较高管理者
在较高层指挥并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注1:较高管理者有权在组织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
注2:若管理体系的范围仅涵盖组织的一部分,则较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并控制组织该部分的人员。
3.1.6相关方
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示例:相关方可包括顾客、社区、供方、监管部门、非**组织、投资方和员工。
注1:“感觉自身受到影响”意指组织已知晓这种感觉。
3.2与策划有关的术语
3.2.1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1:外部存在可能从组织内延伸到当地、区域和**系统。
注2:外部存在可能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或其他特征来描述。
3.2.2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或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1:一项环境因素可能产生一种或多种环境影响。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注2:重要环境因素是由组织运用一个或多个准则确定的。
3.2.3环境状况
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确定的环境的状态或特征。
3.2.4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2.5目标
要实现的结果。
注1:目标可能是战略性的、战术性的或运行层面的。
注2:目标可能涉及不同的领域(例如:财务、健康与安全以及环境的目标),并能够应用于不同层面(例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服务和过程)。
注3:目标可能以其他方式表达,例如:预期结果、目的、运行准则、环境目标,或使用其它意思相近的词语,例如:指标等表达。
3.2.6环境目标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制定的目标。
3.2.7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取(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消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或处理。
3.2.8要求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的”是指对组织和相关方而言是惯例或习惯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规定要求指眀示的要求,例如:文件化信息中规定的要求。
注3:法律法规要求以外的要求一经组织决定遵守即成为了义务。
3.2.9合规义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必须遵守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
注1:合规义务是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
注2: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强制性要求,例如: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或来自于自愿性承诺,例如:组织的和行业的标准、合同规定、操作规程、与社团或非**组织间的协议。
3.2.1*风险
不确定性的影响。
注1:影响指对预期的偏离——正面的或负面的。
注2:不确定性是对某一事件、其后果或其可能性缺乏(包括部分缺乏)信息、理解或知识的状态。
注3:风险通常被描述为潜在“事件”与“后果”,或两者的结合。
注4: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与相关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
3.2.11风险和机遇
潜在的有害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
3.3与支持和运行有关的术语
3.3.1能力
运用知识和技能实现预期结果的本领。
3.3.2文件化信息
组织需要控制并保持的信息,以及承载信息的载体。
注1:文件化信息可能以任何形式和承载载体存在,并可能来自任何来源。
注2: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
——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相关过程;
——为组织运行而创建的信息(可能被称为文件);
——实现结果的证据(可能被称为记录)。
3.3.3生命周期
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较终处置。
注1: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较终处置。
3.3.4外包
安排外部组织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
注1:尽管外包的职能或过程在管理体系范围之内,但外部组织不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
3.3.5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注1:过程可能形成也可能不形成文件。
3.4 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
3.4.1审核
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客观评价,以判定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1:内部审核由组织自行实施执行或由外部其他方代表其实施。
注2:审核可以是结合审核(结合两个或多个领域)。
注3:审核应由与被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无偏见和无利益冲突的人员进行,以证实其独立性。
注4:“审核证据”包括与审核准则相关且可验证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而“审核准则”则是指与审核证据进行比较时作为参照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3.4.2符合
满足要求。
3.4.3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注1:不符合与本标准要求及组织自身规定的附加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有关。
3.4.4纠正措施
为消除不符合的原因并预防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项不符合可能由不止一个原因导致。
3.4.5持续改进
不断提升绩效的活动。
注1:提升绩效是指运用环境管理体系,提升符合组织的环境方针的环境绩效。
注2:该活动不必同时发生于所有领域,也并非不能间断。
3.4.6有效性
实现策划的活动并取得策划的结果的程度。
3.4.7参数
对运行、管理或状况的条件或状态的可度量的表述。
3.4.8监视
确定体系、过程或活动的状态
注1:为了确定状态,可能需要实施检查、监督或认真地观察。
3.4.9测量
确定数值的过程。
3.4.10绩效
可度量的结果。
注1:绩效可能与定量或定性的发现有关。
注2:绩效可能与活动、过程、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的管理有关。
3.4.11环境绩效
与环境因素的管理有关的绩效。
注1:对于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可能依据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或其他准则,运用参数来测量结果。
4 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4.1所提及的内、外部问题;
b)4.2所提及的合规义务;
c)其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e)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范围一经确定,在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
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4.4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4.1和4.2获得的知识。
5**作用
5.1**作用与承诺
较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作用和承诺,通过:
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
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h)促进持续改进;
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作用。
注:本标准所提及的“业务”可从广义上理解为涉及组织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动。
5.2环境方针
较高管理者应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
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
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
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d)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
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
环境方针应:
——保持文件化信息;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
——可为相关方获取。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较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较高管理者应对下列事项分配职责和权限:
a)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向较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东莞市华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ISO9001,ISO45001认证,QC080000认证,ISO22000认证,BRCGS认证,ISO14001认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