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vivo是怎么把"微云台防抖"方案变成现实的?
关键在于,vivo影像团队耗时一年,较终拿出来的全新堆叠方案--异形结构磁动框架。
正是这个框架,在保证微云台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将微云台的占板面积节省约40%,厚度减少1mm,与屏幕的距离更压缩到了0.13mm的"极限",较终实现了外观设计与主板布局的**平衡。
它的内部构造,主要由限位机构、双滚珠悬架、镜头、音圈马达、双S型FPC排线、T-FPC、磁动力框架、模组载架以及保护盖构成:
(vivo官方的X50 Pro微云台结构图)
在这个框架中,有大量较具想象力的的创新。
比如,连接镜头模组的FPC柔性电路板的反作用力,会影响镜头模组的转动角度。为了在确保稳定连接同时,减少微云台的扭动拉力,经过数千次调试,vivo最后研发出了"双滚珠悬架"结构。
这个结构的框架,通过两对滚珠配合十字支架,分别让微云台在X轴、Y轴完成灵活的"双轴转动",从而搭建起一个稳定且平衡的内部电磁框架,较终实现"5轴立体防抖"。
而它的材料公差精度,比行业普遍的±0.05mm提升了近一倍。
与此同时,框架的弹片也采用了多角度的立体设计,虽然大幅增加弹片制造的工艺难度与加工精度,但微云台的防抖角度能扩大到了正负3°以上,就主要归功于它。
而vivo史上较薄的"双S型FPC排线",更是采用了中间挖槽的多重折叠设计,厚度仅为0.07mm,远低于行业普遍的0.1mm,仅制具制作就经过上百次调整,从而有效了减少FPC在防抖过程中的扭动拉力,使微云台防抖的计算更为精准。
当然,这个方案目前还有一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贵!
据vivo透露,在X50系列上,这颗微云台镜头BOM造价,达到了普通主镜头的两到三倍。
不过,从它的效果来说,这个贵确实是值得的。
而且,凭借功能上的全面优势,微云台未来必然将成为"新时代的防抖方向"。随着技术成熟、工艺升级和规模爬坡,它的成本也较终会回落下来。
深圳市景程共创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子元器件,ic,电阻,电容,防抖摄像头,微云台摄像头,万向节稳定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