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修复过程
浙江是青瓷器的发源地,有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窑和六朝以来的越窑、瓯窑、德清窑、婺州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青瓷窑口,目前在境内已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古代窑址,而出土的青瓷器皿更是不计其数。然而,在所有出土或传世遗留下来的青瓷器中,破损的、残缺的却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破损的文物自然已失去了它原有的风貌,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也不能拿到展厅去向观众展示,只能作为标本黯然地躲在库房中。因此,修复这些破损的文物,已是摆在我们面**分紧迫的任务。当然,瓷器的修复是一项特殊的技术,并非轻易能掌握,况且我国窑口众多,瓷器的品种纷繁复杂,不同品种瓷器的修复又有其各不相同的要求。若想全面掌握所有品种瓷器的修复技术,必然会有难度。笔者从事瓷器修复多年,因身处浙江**,所经手修复的大都以青瓷器为主,故对青瓷器的修复已有所积累,撰此拙文,以求教于方家。
青瓷器的修复程序与所有瓷器的修复方法一致,也是要经过清洗、粘合、补缺、打底、上色、做釉等六个主要程序。所不同的是,青瓷器的胎和釉的颜色以及原始瓷釉、片纹等工艺,是青瓷器修复的特殊技术。本文将着重在这些方面作些探讨。
一 清洗、粘合
破损的青瓷器基本上都是长期埋在地下,因此新出土的文物,往往全身除布满黄泥外,还有很多水锈紧贴在器物上,有的还粘连在器物断裂的剖面上,给器物的修复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必须予以清除。
先将破碎的瓷器放入相对柔软的塑料盆中,用清水洗去表土,然后用刀具以与器面平直的方向将水锈轻轻地刮去,但不能用刀尖划刮,以免伤害釉面。比较难以清除的是粘贴在断面胎体上的水锈,特别牢固,而如果不清除的话,则会给粘接时产生明显的隔缝,对整器修复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用牛角刀或竹签刮削,胎壁较厚的也可用金属刀具轻轻地刮削。另一种办法是用洁厕净等洗涤用品浸泡清洗。若再不行,可两种方法合用。
有些考古发掘品,因研究需要,在器物出土后马上就粘接复原。这种修复的过程往往很粗糙,接口处严重错位的情况十分常见,而残缺部分通常是用石膏补缺。这种修复无神韵,也达不到展示的目的。我们必须进行拆洗,然后重新拼接。拆洗的方法是:将器物置于容器中,用丙酮浸泡,一般只需10至20分钟,粘接处便会自动脱落,然后将剖面的胶水刮净,最后进行拼接、粘合。
二 补缺
补缺,是指器物在拼接后仍有部分残缺,或原本就已残缺的那部分用修复材料进行配补的一项工艺
1.补缺的方法
补缺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种,器物的口沿或者腹、底有部分残缺,需要配补。这是较常见的器物破损情况,也是比较*配补的一种。可在原有保存区块用打样膏翻模取样即可将残缺部分复原。
*二种,残缺的部分在原器物上没处翻模,只能参照同类器物的造型特征,先做出模子,再翻模复原。这种方法在确定补缺部位的造型时,一定要慎重,必须找到确切的复原依据——参照物,才能着手修复,若找不到参照物,宁可让其缺损,决不能随意编造。如1997年笔者为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修复一件唐长沙窑青瓷注子,注子的把、口沿和流均已残缺。为此,笔者查阅了许多有关唐代长沙窑注子的图象资料。在找出与此器造型基本一致的图象后,再根据器物上残存的痕迹,先做出模子,然后进行翻模复原。因为唐代注子的把都是用手将二根或三根泥条并立捏成的,那么此注子的把也一定要做出有手捏成的自然效果,使修复后的注子完全恢复原有的时代艺术特征。
*三种,大部分不复存在的残器的配补。杭州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东汉黑釉五管瓶残件,仅存上部两层,下层的腹部俱已失却。根据收藏单位的意见,要求全部复原。为此,笔者首先找来了一件完整的东汉黑釉五管瓶,在其上面翻模取样,使残缺的部分予以复原。在这里,能否找到完整的东汉黑釉五管瓶是确定修复方案的前提。如没有同时期样本,这种残器的修复工作只能作罢。
南京美瓷工艺品有限公司专注于瓷器修复,陶瓷修复,金缮修复,紫砂壶修复,瓷器修复技术培训,金缮修复技术培训,油画修复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