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泵的工作原理,什么是单叶片泵和双叶片泵,各有何特点?
一、单作用叶片泵
叶片泵分为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
• 当转子转一圈时,油泵每一工作容积吸、排油各一次,称为单作用叶片泵。一般,单作用叶片泵往往是做成变量泵结构。
• 当转子转一圈,油泵每一工作容积吸、排油各两次,称为双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则只能做成定量泵结构。
(1)结构和工作原理
•单作用叶片泵主要由转子、 叶片、定子、配油盘、壳体、转轴等零件组成,如图所示。叶片泵的定子具有圆柱形的内表面,转子上有均布叶片槽,矩形叶片安放在转子上的叶片槽内,并可在槽内滑动。转子中心与定子中心不重合, 有一个偏心距 e 。
当转子回转时,叶片靠自身的离心力贴紧定子的内表面,并在转子槽里作往复运动。定子、转子、叶片和配油 盘间形成了若干个密封工作容积。
当转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右边的叶片逐渐伸出,相邻两叶片间的空间容积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从吸油口吸油;左边的叶片被定子的内表面逐渐压进槽内,两相邻叶片间的空间容积逐渐减小,将工作油液从压油口压出。
在吸油腔与压油腔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吸油腔和压油腔隔开,称作过渡区。
单作用叶片泵的优点:结构工艺简单,可以实现各种形式的变量。
单作用叶片泵的缺点:输出压力低、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不平衡,增大轴承磨损,缩短泵的寿命。
(2)单作用叶片泵的变量原理
• 改变转子与定子的偏心距 e ,分内反馈和外反馈式两种如图所示:
(3) 限压式内反馈变量叶片泵
内反馈式结构特点:将定子内表面高压油的作用区域非 对称分布,使其受到一个与调压弹簧力反向的径向作用力。该径向力与调压弹簧平衡与否决定了转子与定子偏向矩大小改变与否。该径向力的大小随 泵出口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结构原理
转子的中心 O 是固定的,定子中心是可以左右移动,当泵的出口压力变化引起其上轴向力变化时,若不平衡与调压弹簧力, 则是定子可以左右移动而改变偏心距,而实现排量的改变,进而实现泵的输出流量改变。
调压弹簧的弹簧力调定时,当径向力小于弹簧力时,定子与转子的偏向矩较大,泵的输出流量较大;当径向力大于弹簧力时,定子向左移动,使偏心距减小,进而实现 泵的输出流量减小;当径向力增大使偏心 距等于零时,泵的输出流量为零。
• 流量压力曲线A点的上下调节(较大流量调节)由调节较大流量调节螺钉实现。
• B点的左右调节(变流量的压力点调节)由调节调压弹簧调节螺钉实现。
(4) 限压式外反馈变量叶片泵
如图为限压式外反馈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与内反馈变量泵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推动定子移动的操纵力不是内部 排油压力而是外负载压力。
•另外,在较大流量调节螺钉处增加了一个柱塞缸,它能根据泵出口负载压力的大小自动调节泵的排量。
单、双作用叶片泵特点
(1) 单作用叶片泵的特点
1)存在困油现象
配流盘的吸、排油窗口间的 密封角略大于两相邻叶片间 的夹角,因此,在吸、排油过程中,两叶片间的密封容 积发生变化,会产生与齿轮 泵相类似的困油现象,通常,通过配流盘排油窗口边缘开三角卸荷槽的方法来消除困油现象。
2) 叶片沿旋转方向向后倾斜
• 叶片仅靠离心力紧贴定 子表面,考虑到叶片上还受摩擦力的作用,为了保证叶片更容易地从 叶片槽滑出,叶片槽常加工成沿旋转方向向后倾斜。
3) 叶片根部的容积不影响泵的流量
• 由于叶片头部和底部同时处在排油区或吸油区中,所以叶片厚度对泵的流量没有影响。
4) 转子承受径向液压力
• 单作用叶片泵转子上的径向液 压力不平衡,轴承负荷较大。这使泵的工作压力和排量的提 高均受到限制。
(2)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1) 定子有过渡曲线
•定子内表面的曲线由四段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泵的动力学特性和流量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受过渡曲线的影响。
•理想的过渡曲线不仅应使叶片在槽中滑动时的径向速度变化均匀,而且应使叶片转到过渡曲线和圆弧段交接点处的加速度突变不大,以减 小冲击和噪声,同时,还应使泵的瞬时流量的脉动较小。
2)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安放角
叶片安放在转子中,不是沿径 向安装,而是朝旋转方向前倾角。设置叶片安放角目的是减小对叶片的弯矩及减小对叶片槽的卡阻和磨损。有利于叶片在槽内滑动。当叶片有安放角时,叶片泵就不允许反转。
杭州拉卡梅克液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液压伺服叶片泵,液压系统厂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