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屋损伤鉴定——施工振动造成的房屋受损:
1 施工振动与房屋破损之间相关性的几个主要方面
(1) 振动历时及振源的幅频特性。
(2) 振源至房屋的距离及振源与受振房屋间介质中波的传播特性。
(3) 房屋的基础条件。
(4) 房屋结构特性及其状态。
目前定量分析施工振动波对邻近房屋的作用效应是相当困难和复杂的,况且这种振动波的产生及其在地基中的
传播本身就是一个尚未弄清楚的问题。对房屋来说,这种振动波只是外部条件,受振时的结构力学特性是其内在条件,与房屋的结构类型、材料的实际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工程实践还表明,对于同一种结构类型的房屋,评估其当前的静力状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房屋在受振前的静应力作用下已接近临界稳定状态,则较小的振动也有可能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
2 施工振动对邻近房屋造成破损的三种主要形式
(1) 直接造成损坏:指房屋在受振前完好无损且无异常应力变化,房屋损坏是由于强烈振动的作用造成的。
(2) 加大房屋的破损程度:对于大多数建在软弱地基上的房屋,在使用期内会或多或少地因某种原因(如基础
不均匀沉降、温差变化)受过损伤,而振动引起的附加动应力会加大损伤的程度。
(3) 间接造成房屋破损:对完好且无异常应力变化的房屋,其破损是由于振动导致较大的地基位移或失稳(如
饱和土软化或液化、边坡坍塌)所造成的。在以上三种施工振动对房屋的损坏形式中,二种为常见。但有时施工振动虽然不会造成房屋破损,也可能已出了人的承受范围或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条件,这在实际工程中也是应该避免的。 当房屋基础的整体刚度较小或其平面尺寸与施工振动波的波长相当时(如多跨框架),在施工振动波的作用下,基础在不同位置处的运动将各不相同,同一楼层上质点间的相对运动往往不能忽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由施工振动波引起的惯性力很小,房屋结构的附加内力也可能使房屋损坏。
二、房屋受损鉴定——火灾引起的房屋受损,要重视火灾鉴定现场的资料收集,以确定火场温度:
1) 确定起火时间、火灾延续时间及火场的温度分布。物的起火时间与火灾延续时间应予详细记录。火灾一般经过以下三个阶段:火灾成长期,起火后5 min~20 min。火灾旺盛期,可燃物处在充分燃烧中,室内温度上升,可达800 ℃~1 000 ℃。火灾衰减熄灭期,可燃物基本烧光。
2) 火势蔓延的过程与过火范围。从火源处开始,通过可燃物的燃烧,过火范围逐步扩大。火势常通过门窗、楼梯间、过道、天井等蔓延至其他位置。
3) 检查火灾现场残留物,以判定火场温度。对工矿企业,应特别注意可燃物的品种、数量与存放方式,要分别查明,记录在案。还需记录可燃物在火灾后的状况,如烧毁多少、残存多少等。
4) 现场材料*。火灾现场一般都有各种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如铜、铁、铝、玻璃等,它们在经受温度作用时会发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变化。在不同过火区域*这些典型样品,对火灾的鉴定有很大作用。
5) 房屋结构损毁程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受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作用,有多种损坏情况。在各个过火区域要分别调查结构损毁程度。
6) 混凝土取样。混凝土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当温度在300 ℃以下时,混凝土无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水泥水化物(主要是硅酸钙与氢氧化钙晶体) 将会有显着的变化。
2 火灾对混凝土结构损害的机理和破坏作用
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碎石或卵石及硅质砂) 和水混合而形成的一种人造石材,为了增大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加入钢筋形成钢筋混凝土。试验表明,100 ℃~150 ℃时,混凝土通过自蒸作用失去自由水,导致Ca (OH) 2 晶体进一步结晶,未水化的进一步水化,使混凝土硬而致密,强度增加。160 ℃~370 ℃时,混凝土失去水化硅酸钙所吸附的物理水和水化铝酸钙中的水,使混凝土收缩。400 ℃~600 ℃,Ca (OH) 2 晶体失水引起晶体破坏,使混凝土强度大大下降。因此,混凝土受热温度300 ℃,温度升高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反而使强度增强;受热温度**300 ℃,混凝土的脱水收缩过热膨胀,混凝土体积缩小,而砂子、石子等骨料受热时不断膨胀。两者相反作用的结果,使混凝土发生龟裂,强度下降;400 ℃~600 ℃,由于Ca (OH) 2 晶体失水,发生晶体破坏,使混凝土失去“骨架”,并且骨料中的石英在560 ℃由低温型相变为高温型,体积突然膨胀,使混凝土裂缝变大,强度急剧下降。普通混凝土都经不起600 ℃高温长时间作用,通常把600 ℃称为混凝土破坏性温度。700 ℃~900 ℃混凝土中的CaCO3 发生分解,使混凝土粉化,强度丧失殆尽。
三、房屋损伤鉴定——混合结构房屋裂缝分析
目前,通过现场的初始勘察、计算与检验,是对混合结构体系安全鉴定的必要方法,也是参考对照着出台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进行理性的科学判断与分析,以此一句来确定房屋的危险级别越安全指数。并且为房屋的加固修缮或其他补救措施提供足够的技术和文献条例依据。
房屋经过长期的使用,房屋的坚固性会逐渐的减退,因而形成破坏,出现裂痕。房屋受到变形、周边环境及施工水平的影响,增加了房屋的裂缝出现,一旦出现裂缝,不但会影响混凝土外层的外观质量,还会造成房屋内部钢筋提前出现锈蚀,继而降低混凝土抗渗性。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2.5.1.1 规定指出,墙体产生缝长过层高的1/2、缝宽大于2cm 的竖向裂缝,或产生缝长过层高1/3的多条竖向裂缝。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混合结构房屋裂缝,一般是楼层的中间位置下沉的状态相比较两侧的大,比较*形成正向弯曲而造成八字形裂缝;物地基一端软弱或一端层高较大,造成一端大幅度沉降而出现斜型裂缝;地基突变处物一端沉降大使墙**形成较大的拉应力而造成**部竖向裂缝,若房屋过长,又未设置伸缩缝,易使墙体在门窗口边或楼梯间等部位产生贯通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2.7.2.2 规定指出,墙体连接处产生竖向裂缝,其深度达墙厚、裂缝长度过层高的1/2;或墙体产生多条竖向的裂缝,裂缝、缝长过层高的1/2,这样结构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随时有倒塌可能,不能确保住用安全的房屋。因承载能力产生裂缝构成危点的鉴定分析。由于混合结构主要是砖砌体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较低,因承载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很可能是结构破坏的先兆。若荷载已接近临界值,则裂缝不断发展,有可能导致结构破坏、
物倒塌。因此,在安全鉴定中必须正确认识其裂缝的形态特征和产生原因,达到准确判断和鉴别的目的,防止事故发生。房屋危险性鉴定应按A、B、C、D四等级进行划分。为便于综合评判,将危险点及其数量作为基本参量,来划分房屋危险性等级:
A级:无危险点;
B级:有危险点;
C级:危险点量发展至局部危险;
D级:危险点量发展至整体危险。
2 混合房屋安全鉴定技术流程及案例分析
1) 物结构的设计方案、场地面积测量及工程勘察报告、施工质量验测证明:
2) 结构布置、结构体系以及局部受力和构造检查分析;
3) 充分分析结构基本情况的检测与房屋使用的历史年限的调查;
4) 结构使用条件、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调查分析与确定;
5) 房屋地基基础设计合理情况及检测结果与资料分析;
6) 结构组成材料的性能使用程度的检测结果的分析;
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专注于厂房结构安全检测,钢结构承重检测,培训学校房屋安全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