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在园林规划中的作用是造景,以土、石、水泥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设计方向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入到山水环境中,以在咫尺之内,表现千里之致。但假山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常有失败的例子。现在从几个方面探讨园林工程中假山的施工技术。 1.假山施工中的基础施工 一般而言,假山的基础范围要比假山山体范围要大50cm左右。假山的基础施工一定要做到坚实牢固,在具体施工中,现在设计人员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1木桩基础 在古代园林假山施工中,其基础型式多采用杉木桩或松木桩。这种方法到现在仍旧有其使用价值,特别是在园林水体中的驳岸上,应用较广。 选用木桩基础时,木桩的直径范围多在10~15cm之间,在布置上,一般采用梅花形状排列,木桩与木桩之间的间距取为20cm。打桩时,木桩底部要达到硬土层,而其*则必需至少**水体底部十几厘米。木桩打好后要用条石压**,再用块石使之互相嵌紧。这样基础部分就算完成了,可以在其上进行山石的施工。 1.2混凝土基础 在目前的假山基础施工中,混凝土基础是较常用的方式。混凝土基础自身抗压强度大,较重要的是其施工速度又很快,所以被广为采用。在混凝土选用上,陆地上的假山多选用C10号混凝土,而水体中的假山基础则主要采用C20的素混凝土或C15的混凝土浆砌片石基础。当然,在实际工程中,当土层质量不好或者山体质量过大时,还必须要在基础中配置适量钢筋。 2.假山的分层结构 由于假山结构一般较为复杂,工程量也很大,因此在假山山体施工中,一般采用分层处理的方式,即分为基石、中层及**层三个部分施工,这样既方便施工,又能使建成的假山富于变化和层次感。 2.1基石 基石也即底层。俗称"拉底"。基石立于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其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底层。基石作为"叠石之本",其所有竖向与横向的承载能力,全看基石的安置。基石大部分都隐藏于地面之下,由于它只有很少一部分暴露于地面之上,不须对它的外观形态多作考虑,但因其会受到几乎全部假山的重力,所以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强度。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假山山体的稳定性,在拉底上需尽量采用大块且表面平整的石头,这样也方便施工。布置拉底基石时,将其大面朝上,而下部可用一些质地坚硬的碎石进行支垫平放,充分利用上部的承载面,保证假山的稳定性,也使得整个山体疏密相间、参差错落。另外,安放基石时,还要对假山整体的山势给予充分考虑。 2.2中层 位于基石之上的中层是叠山的主要构成部分,更是假山造型中的主体部分,其艺术手法丰富多变,是假山工程中较关键也是较有难度的一环,其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假山的外观效果。在具体的施工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注意事项: 2.2.1山石的衔接 中层施工中,一定要使上下山石之间的衔接严密,这除了要进行大块面积上的闪进,还需防止在下层山石上出现过多破碎石面。只不过有时候,出于设计者的偏好,为体现假山某些形状上的变化,也会故意预留一些这样的破碎石面。 2.2.2形态上的错落有致 假山山体的垂直和水平方向都要富于变化,但也不宜过于零碎,较好是在总体上大伸大缩,使其错落有致。在中层山石的设置上,要避免出现长方形、正方形这样严格对称的形状,而要注重体现每个方向上规则不同的三角形变化,这样也可使得石块之间搭拉咬茬,提高山体的稳定性。另外,山石要按其自然纹理码放,保证整体上山石纹理的通顺。 2.2.3山体的平衡 中层,是衔接底层和**层的中间部分,底层是基础,要保证其对整个上部有足够的承载力,而到中层时,则必须得考虑其自身和上部的平衡问题了。譬如,在假山悬崖的设计中,山体需要一层层往外叠加,这样就会使山体的重心前移,所以这时就必须利用数倍于前沉重心的重力将前移重心拉回原本重心线。 2.2.4绿化相映、山水结合 山无草不活,没有花草树木相映,假山就会光秃秃的,显得呆板而缺乏活力。所以在堆砌假山时,要按照设计要求,在适当的地方预留种植穴,待假山整体框架完工后种植花草树木,达到更好的观赏性。假山修建过程中,有时还需预留管道,用于设计喷泉和其它排水设施。再在假山建成后,在假山周围一定范围内,修建水池,用太湖石或黄石驳岸,把山**水引入池中,使得树木、山水相映生趣,增加假山的观赏性。
河北清秀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专注于假山,喷泉,凉亭长廊,牌坊牌楼,水泥制品,假树仿木,塑石雕塑,铜雕钢雕,仿木栏杆,仿古建筑,景观工程,园林绿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