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厂房结构安全检测鉴定单位怎么出具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本版本是对GB50009-2001的局部修正。
对于计算维护结构时,风压体型系数改为局部风压体型系数;修改了考虑顺风向风振的适用条件: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大跨度屋盖结构。
对于阵风系数,非直接承受风压的屋面、墙面构件取值1.0。对于横风向风振,也作了一定的修改。
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在风荷载计算部分,主要调整了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和山峰地形修正系数;补充完善了风荷载体型系数和局部体型系数,补充了高层建筑群干扰效应系数的取值范围,增加对风洞试验设备和方法要求的规定;修改了顺风向风振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和计算参数。增加大跨屋盖结构风振计算的原则规定;增加了横风向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计算的规定,增加了顺风向风荷载、横风向及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组合工况的规定;修改了阵风系数的计算公式与表格。
根据新的观测资料,重新统计全国各气象台站的风压,调整了部分城市的基本风压值,绘制了新的全国基本风压图。
增加附录“高层建筑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速度加速度计算”。
不难看出,每一次修订的版本都会根据新的观测结果对**版本进行修正,按照生产实际的变化,荷载规范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目前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吊运施工,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到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一般不宜≤24小时);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
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小时后,可做一些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装大宗材料,避免冲击负载。混凝土终凝后可先分批安排运少量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少冲击振动力。3天方可开始吊装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C、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集中荷重。
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材料吊装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设前,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混凝土表面铺设旧木模板以保护和扩散外力,防止裂缝的发生。
现存建筑结构可靠度检测鉴定方法存在的不足
随着建筑结构服役时间的不断增长,经历了长期的外部环境及相关的人为因素影响后,其自身的材料性能及力学性能逐渐衰退,另外目前对建筑结构的定期检测维护工作还不完善,导致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水平逐渐降低。当前我国有大量的工业建筑有待进行可靠性评定,如何合理地评定既**构的可靠性是目前工程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既有结构可靠性评定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体系的可靠性理论。目前的评定准则基本没有考虑结构系统的总体效应,如破坏准则的界定、主要失效模式的确定方法及各主要失效模式相关性影响等。
层排架结构的可靠性评定从构件、子单元、鉴定单元三个层次来进行,具有简单明了、层次分明、易于操作等优点,鉴于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的复杂性,通过不同层次的鉴定评级对结构体系的可靠性评定仍较实用。但其仅考虑了承载力不足构件的数量,而未考虑不同构件的具体位置对结构体系可靠性的影响;同时结构抗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强度、截面尺寸等等,对不同位置截面抗力影响因素变化对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影响并不明了,仅从构件承载力的角度来评定既有结构的可靠性,不能明确分析出不同位置截面抗力影响因素变化对结构体系可靠性的影响程度,评定方式较为笼统,从而使其评定结果与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不能较完整地反映整个结构的可靠性状况。
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专注于厂房承重安全检测,厂房验厂检测,光伏承重检测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