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民办教育房屋安全检测报告
根据现行国家新标准GB50023 - 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A
类房屋分为两级鉴定:级鉴定和*二级鉴定。级鉴定主要从现有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承重墙体的砖、砌块和砂浆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整体性连接构造及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几方面来鉴定房屋的抗震能力。当遇下列情况时,可不再进行*二级鉴定,但应评为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且要求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它相应措施:
(1)
房屋高宽比大于3 ,或横墙间距**过刚性体系值4m。
(2) 纵横墙交接处连接不符合要求,或支承长度少于规定值的75 %。
(3)
仅有易损部位非结构构件的构造不符合要求。
(4) 本节的其它规定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
A
类砌体房屋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二级鉴定时,应根据房屋不符合级鉴定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此三种计算方法分别从不同实际角度对房屋抗震能力作出一个量化判断。在对待具体某幢房屋时,其鉴定计算方法还需对房屋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后采用。由于此次大多数教学楼砂浆材料强度不满足要求,且圈梁和构造柱也不满足要求,故不需要进行*二级鉴定,直接归类为需要进行加固措施处理。B
类砌体房屋运用08 版PKPM
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墙体抗震承载能力、承压能力及局部承压力。计算结果显示,大多数学校墙体不能够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许多教学楼承重墙承压能力也不足,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教学楼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墙段的地震剪力按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进行分配。支撑大梁的墙肢还应进行竖向承载力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学校房屋抗震鉴定、加固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的鉴定与加固横墙间距主要为保证横向地震作用下有足够的抗侧力构件和顺利传递地震剪力的途径。因此,间距与楼盖的刚度有关。抗震规范把楼盖按刚度分为3
类,即刚度较大的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盖,中等刚度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和刚度较差的木楼盖。对横墙布置间距,必须遵守横向地震作用下横墙的距离以不使纵墙出现平面外破坏为准。由此可见,在确定横墙的间距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及技术经济指标和使用上的合理要求。《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5.2节表5.2.2
对砌体房屋刚性体系抗震横墙的间距作了规定,同时在表5.2.14-1 体系影响系数值规定:“当横墙间距**过表5.2.2 值4m
以内时,楼层的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计算时应乘以0.90
的体系影响系数”。也就是说:当抗震横墙的间距**过表5.2.2对砌体房屋刚性体系抗震横墙的间距规定值4m以内时,可以通过*二级鉴定验算楼层的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当该指数大于等于1.0
时,应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只有当楼层的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0
时,才需进行加固,且应根据建筑物现场情况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并非必须通过加固使原有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满足表5.2.2
的规定,而是只要通过加固使楼层的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大于等于1.0
即可。但在实际中小学校舍鉴定、加固过程中,不少单位不能做到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只要抗震横墙间距不满足表5.2.2 的规定,就要想尽办法使其达到表5.2.2
的要求。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学校教学楼,抗震横墙间距一般为9~11m,大于表5.2.2 规定,但**过值均在4m
以内。鉴定、加固设计时千篇一律,通过在原有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孔板上增加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将原来的装配式楼盖改变为装配整体式楼盖,这样,理论上横墙间距就满足规范要求了。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首先是预制圆孔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C28
左右,对其进行大面积人工凿毛处理难度非常大,往往处理不到位,清理不干净,造成后浇叠合层空鼓、开裂,与原有预制板结合不好,有的现浇层甚至除了增加荷载外,根本形成不了整体式楼、屋盖结构;现场还发现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节省人力,就直接将公路凿毛的机械用到楼板凿毛处理上,这种机械振动相当大,用它对砌体房屋的楼、屋面板进行大面积凿毛,将直接损伤承重墙体,特别是楼、屋面板附近的墙体,这样不但达不到加固效果,反而降低了结构的抗震能力。当少数横墙间距**过表5.2.2
值4m 以上时,由于横向地震作用确实不能很好地传递到横墙,此时还是应结合墙体加固同时增大楼板刚度,使之满足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专注于广告牌安全检测,房屋租赁检测,房屋安全鉴定单位,不动产登记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历史违建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幼儿园\培训机构房屋安全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