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些跨国企更为利好的消息是,其产品获批后不就便被部分地区纳入医保范围。2017年12月,诺华的芦可替尼和培唑帕尼、阿斯利康的奥西替尼、强生的伊布替尼、BMS的达拉他韦/阿舒瑞韦、罗氏的维莫非尼均被浙江省纳入大病医保范围。诺华的沙库巴曲/缬沙坦、BMS的达拉他韦/阿舒瑞韦还在2018年1月被吉林省纳入该省的乙类医保目录。泰瑞沙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被部分地区纳入医保。阿斯利康CEO Soriot在2017年*四季度电话会议中表示:“这是5年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与化相比,生物起步较晚,中国市场上的生物主要以进口为主。GBI SOURCE数据显示,2008~2016年间,共有20款进口生物在国内获批上市,2017年,有5个进口生物次在中国获批,数量亦达到了近十年来的高值。
从时间上看,除了诺和诺德的糖病疗物德谷胰岛素国内外上市时间间隔3年之外,其余4款物在我国上市均比国外滞后了8年以上。尤其是诺华的喘奥马珠单抗,早2002年在澳大利亚上市,2017年8月在中国获批,相隔了整整15年。如何提高生物创新在国内的上市进程,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产1类创新申报数创10年之
我国制企业中大部分以制为主,真正拥有创新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多。GBI SOURCE数据显示,2008~2017年的十年间,获批上市的1.1类化和1类生物(2007注册分类)仅有十余个。
在一系列新研发政策鼓励下,中国的创新研发能力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一点可以从国内企业近年来1类创新的申报数目上得到印证。
专注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