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泓镇地处江淮之间苏中里下河地区兴化市中腹部,水灾频繁,尤其是每逢雨涝,四水投塘,加之下游河道浅窄,涝水宣泄不畅,常常是陆路不通,即便是平常时候也是无船不成行。因此,木船成了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工具。 于是地处得天*厚的苏中里下河地区,勤劳和智慧兴化劳动人民,创造了农耕文化的重要分支-木船文化,它广泛渗透于水乡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并贯穿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中。
竹泓木船制作工艺是船文化延续发展的直接表现形式。据传起源于宋代早期,由于镇境内河湖纵横交错,地势低洼不平,是**的“锅底洼”,无船难行。因生产生活的需要,该镇上先后出现了制作沿海捕捞渔船为主的手工作坊,长期制作拉网船、海溜子等木船,由此而形成了*特的木船制作工艺,在历史流传下来。明朝以来,主要以制作农用船和内河捕捞渔船为主。另据史料记载,兴化早在宋代即设有2塘、7铺,作为官府文件的机构,元、明两代相沿不辍,清初塘、铺俱废,公文改以船递。清末,竹泓工匠们参与制作了大批木帆船供定期、定线往来与县城和各乡镇之间载运旅客,捎带货物、邮件,每船载客10-30人,一般风雨不间,谓之“帮船”。 清朝末年至近代,是竹泓木船制作的成熟、兴盛期,全镇有造船作坊二十多户木船厂,以周、郑、陈、王、冯、崔、李等几大姓为主,所造木船用途已拓展至交通、商业、邮运等领域,并建立了专门行业组织“森福会”,从事纯手工生产农用、渔用、商用及其它特殊用途的木船。*前,县境内有帮船100余艘,货运木船1500多艘,用于农业生产及渔业捕捞的大小木船更是不计其数。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竹泓的工匠们在传承这项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技艺更加精良,并有了新的发展。一些工匠还把这项工艺延伸至制造水泥船、钢质船、玻璃船生产上,并取得较好发展,其中该镇的玻璃钢厂已成为国家交通部船舶生产**企业。 目前,全镇专业从事木船生产的木工匠人不足70人,50余户,年产各类小木船近4000条。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渔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景区、观光旅游等领域,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并有300多条已销住日本、荷兰、德国等西欧国家。
兴化市江南木船制造有限公司专注于木船制造,木船销售,旅游木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