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安全评价机构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安全评价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安全评价也称为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是以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的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安全评价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3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安全*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作为预测、预防事故重要手段的安全评价,在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安全评价可确认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检查,能够发现现场不符合法规要求的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有助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监管职能。
通过系统的辨识,分析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评价现有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安全评价,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
安全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现状
截至2012年7月,全国共有安全评价**机构182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南4省市,分别为33家、17家、11家、10家,占**评价机构总数的近40%。乙级机构由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批准设立,总数约1000家。
安全评价机构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多数评价机构遵纪守法,管理规范,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执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成为了安全生产技术服务重要的支撑**力量。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安全评价师1万9877人,其中一级4679人,二级7904人,三级7294人,初步显现出金字塔形的人才阶梯结构,从业人员老中青结合,技术骨干力量趋于稳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壮大,安全评价从业人员已经建立起了职业化的技术队伍,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了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在推动**职能转变、提高事故防范技术支撑**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安全评价市场存在的问题
收费价格混乱
目前,相关部门没有出台全国统一的安全评价收费标准。新疆、天津、四川、陕西等省市制定了地方性的收费标准,主要依据的是《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和《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在已出台的收费标准中,收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和所属行业的危险程度,约占投资额的万分之一到万分之十,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其他行业。但实际上,评价机构的收费远低于此,且彼此差距较大。
例如,某*企业一个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共7家评价机构参与报价,价格从低到高分别为17万元、28万元、35万元、38万元、43万元、50万元、62万元,差价近3倍,且各个价格区间均有分布,收费之混乱,可见一斑。
很多项目的建设单位,仅以报价为依据,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进行招标。缺乏了必要的评价经费,评价机构必然会降低成本,难以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精力,评价报告的质量也就难以**。
未充分体现公平竞争
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企业,很多都有自己的规划、设计或咨询机构,在开展各自行业相关业务的同时,也取得了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这些企业集团的安全评价业务,大部分都被内部机构承担。虽然有些项目进行了公开或者邀请招标,但集团之外的评价机构,中标者**,大部分都是内部机构中标,而且中标价格明显**其他投标者和市场价格。
虽然企业集团内部的相关机构对本企业和行业的相关情况更为了解,做出的安全评价报告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也更*受到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无法保证;同时也*产生垄断,不利于安全评价行业的整体发展。
招投标不透明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服务的采购建立了招投标制度,企业自己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对拟采购的安全评价服务进行招标。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暗箱操作、影响评标结果、内定中标单位等问题。
投标人在开标会递交投标文件后,招标人一般会组建评标小组,评标小组一般由邀请的*和企业内部人员组成,对投标人所递交的投标文件进行商务和技术两个方面的评定。在评标过程中,某些投标人会通过各种关系找到能够对评标结果施加影响的人员,对评标小组“打招呼”,参加评标的*和其他人员,往往都能够“心领神会”,按照某些人的意愿,确定中标单位。评标过程一般不会对全体投标人开放,同时也缺乏监督,即使评标小组中设有纪律监督的成员,也未引入无相关利益的第三方,往往由招标人内部的职工担任,并未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由于招投标的不透明,使得遵纪守法、技术水平高、收费公平的评价机构难以中标,而某些“头脑活泛、机制灵活”的评价机构却大行其道。
评价报告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安全评价报告对于项目的设计、企业日常的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相当一部分评价报告的水平,并没有达到这一高度,仅仅以通过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查为目的,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意义不大,评审通过后往往被束之高阁,从此再无人问津。 现有的安全评价机构,主要由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个人成立的评价公司组成,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我国正式颁发安全评价机构资质不过10余年,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转行而来,既懂专业,又有丰富评价经验的从业人员数量不多。
刚取得评价师资质的年轻人,由于缺乏现场经验,对风险的识别往往不够全面,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又过于理想化,缺乏可行性;有过企业安全管理经历的评价师,往往又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忽视了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做出的评价报告有时会缺乏先进性。
企业对安全评价工作未充分认识
安全评价工作是一项精细的劳动,是建立在对评价对象充分了解、对风险充分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的,一般要经历资料收集和分析――现场调研――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等多个环节,需要一个合理的工作周期。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处于比较焦躁的状态,很多事情都要“赶进度”,以提前完成为成绩。片面地要求速度,质量势必难以**。要编制一个相对完善的安全评价报告,需要一个合理的工作周期,但经常有企业要求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不断对评价机构施加压力。评价机构为了赢得合同,或为了与企业保持好关系,只能接受。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评价项目,只能省略某些应有的工作环节,比如不进行现场调研;或在某些方面偷工减料,比如以定性分析替代定量计算。
安全评价是对项目日后安全建设和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和安全**,如果不认真对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势必会留下事故隐患。
评价机构未达到相应级别
根据《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9]*22号),安全评价机构申请**资质,应当有25名以上专职安全评价师,其中一级安全评价师20%以上、二级安全评价师30%以上。按照不少于专职安全评价师30%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有些评价机构其实并不具备以上条件。有的是专职安全评价师人数不够,有的是一级安全评价师或二级安全评价师所占比例不够,于是就请一些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将评价师资质注册在该机构进行**。这些人员并不参与日常的评价工作,只是为了满足评价机构取得资质的要求而取得报酬。
针对现状提出的建议
出台收费标准,加强监督力度
由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全国统一的安全评价收费标准,或督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根据各自经济发展情况,尽快出台地方收费标准,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引入无相关利益评价机构,保证客观公正
对于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不宜由建设单位内部机构承担,应由无相关利益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相关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应办法或在审查时进行监督。
透明评标,加强监督
评标过程应向所有投标人公开,并邀请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避免人为影响评标结果和暗箱操作,保证公平公证。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保证评价报告质量
在评价师资格考试分数设置上,应增加解决实用性问题的试题的权重;对评价师进行定期再教育,提高评价师的专业素质;在评价报告的*评审环节从严把关,提高评价报告的质量和实用性。
转变观念,追求有质量的增长
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亟待转变观念,将片面追求速度、“大干快上”、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转变到有质量的、安全的、稳定的发展方式上来。
提高准入门槛,从严核实人员情况
严格控制评价机构准入,避免评价机构过快增长引发恶性竞争。对评价机构的从业人员认真核实,查验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避免评价人员资质**。
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状况测试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