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行业资讯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在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在行动

9月23日,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此次峰会是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来的**气候峰会,预计有来自125个成员国的国家**、****或高级官员参加。

从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到2012 年的多哈会议,再到纽约峰会,二十几年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在国际合作中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思路

减缓与适应并重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减缓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制定了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实施了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行动,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

2008年10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明确,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提出要减缓和适应并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组成部分。

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则更为现实、紧迫,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减缓与适应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同举并重。

正确处理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关系,从根本上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2013年人均GDP不到39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进程中,同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控制污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很多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时间进入2012年,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降低能源消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2013年,中国经济保持了7.7%以上的增速。也是在2009年~2013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了2.2%、4.01%、2.01%、3.6%和3.7%。

中国选择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90年~2010年,中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累计节能量占**总量的58%。

中国在2011年底公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承诺,到2015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事实上,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部分承诺。截至2013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已下降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态度

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2010年冬天,中国北方一些省份为了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限电、停暖,引起人们关注。

几年过去了,尽管“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却没有人再喊苦喊累,甚至一些省份还自加压力,**额完成任务。

这种转变,是中国对节能减排任务态度的转变,也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一种体现。

现在,在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再只是一种挑战,它也为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带来机遇,成为中国绿色转型、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传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来实现。随着资源环境矛盾日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中国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围绕发展绿色经济,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尤其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政策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抑制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增长的短期行为,这也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派生出一个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猛,预计到2015年,其年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可吸纳3200万左右人口就业。

地方**尝到了绿色GDP的甜头,看到了节能减排的前景,觉得经济转型有了奔头,纷纷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耗、发展绿色经济。

2013年,天津市淘汰钢铁水泥产能369万吨,江苏省压减钢铁产能700万吨……

数字的背后,是地方**的努力和决心,也是中国**的信心来源。

**日前印发的《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批复》,明确表示,中国将确保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

各地方**也纷纷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截至目前,已经有21个省、市(区)发布了省级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距离2020年还有6年时间,中国进一步把已经公布的这些目标纳入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这说明中国**有决心、有信心确保2020年之前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国家**副主任解振华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会上表明决心。

措施

无形之手发挥更大作用

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减排,它还包括科学、技术、教育、经济、生产、生活、社会、外交、*等诸多问题。

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手段,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今年5月,**办公厅印发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节能减排降碳的30项具体措施。其中,积极推行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开展项目节能量交易,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等措施,强化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重要作用。

9月,国家**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随后,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3部委联合下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

这两个文件综合利用了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加快低碳技术发展和燃煤发电升级改造,以达到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的目的。

除了政策扶持,中国还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2012年,完成水电投资1277亿元,核电投资778亿元,风电投资615亿元。为进一步激励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收购,2012年3月,财政部、国家**、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可再生能源电价进行全面的资金补助。2013年8月,国家**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对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的扶持政策。

2013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增速分别为: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5.0%;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36.3%;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143.0%;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14.0%。

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的顺利发展,给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动力。随即,碳交易市场被激活。

2011年,国家**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设立了北京、天津、湖北等7个碳交易试点。

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天,就取得了204.1万元的交易额,迎来开门红。截至2014年3月7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达成交易77笔,成交额达到325.8187万元。

今年9月9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兴业银行和湖北宜化集团签订了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协议,成为我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项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大。

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抉择。

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正在积极行动。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网



昆山信弘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专注于昆山洁净棚,高效过滤器送风口,初高效过滤器等

免责声明: 八方资源网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有的信息均有发布者提供,如您发现信息有违规/侵权,请立即投诉举报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资讯分类
商务服务 污水处理 机械 传媒 机床 五金 农业 工程机械 焊接切割 泵阀 热泵 农机 汽车 汽车用品 汽配 汽修 通信 电子 暖通空调 电气 广电 印刷 纸业 丝印特印 灯饰 安防 消防 过滤 耐火材料 环保 LED 添加剂 食品机械 仪器仪表 太阳能 包装 水工业 加工 二手设备 工艺礼品 古玩 服装 美容美发 服饰 制鞋 家电 家具 运动休闲 影音 酒店 家居 办公 音响灯光 农化 水果 养殖 皮具 教育装备 玩具 零食 食品 二手 IT 建材 小家电 卫浴 陶瓷 超硬材料 化工 橡胶 塑料 钢铁 表面处理 冶金 石油 能源 纺织 房地产 皮革 涂料 石材 创业 项目 生活服务 教育 船舶 维修 广告 交通运输 医疗 代理 物流 图片 展会 咨询 库存积压
八方资源网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