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种换血方法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 2007 年 2 月至 2011 年 2月 4 年间所收治重症新生儿黄疸共 32 例,男 21 例,女11 例; 胎龄 < 37 周者 2 例,胎龄≥37 周者 30 例; 体质量 <2500 g 者 2 例,体质量≥2500 g 者 30 例; ABO 溶血病 13 例,Rh 溶血病( 抗 D) 5 例,葡萄糖 - 6 - 磷酸脱氢酶( G -6 - PD) 缺乏症8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 例,其中高胆红素脑病 Ⅱ 1 例。换血时间为生后15 h ~ 4 d。
1. 2 方法: 高胆红素血症及败血症的换血标准分别参照《新生儿临床手册。整个换血操作过程与**操作基本一致: ①术前准备: 血液选择,RH 血型不合溶血者,采用和母亲相同的 RH 血型、而 ABO 血型与新生儿同型的全血; ABO 血型不合溶血者,采用 O 型红细胞悬液加新鲜 AB 型血浆; 非母婴血型不合者,采用与新生儿同型新鲜全血。②换血量及速度: 为新生儿全部血容量的 2 倍,而新生儿的血容量在通常的情况下多为 82 ml/kg,因此,换血量在 150 ~180 ml/kg ,换血时间为 2 ~ 4 h。③换血所用输液泵: 采用韩国DAIWHA 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 Mp - 1000 输液泵。④换血手术方法: 与**操作一致,换血前、后测血清胆红素和电解质。
1. 3 统计学方法: 对换血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电解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 t 检验。( P < 0. 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换血前后胆红素的变化: 32 例重症新生儿黄疸换血过程均顺利,换血操作时间约为 151 min,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 ( P < 0. 01) ,见表 1。
2. 2 换血前、后电解质变化: 换血前、后电解质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血清钾离子的变化,且表现为 K+降低( P <0. 05) ,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而 Na+、Cl-、Ca2 +前后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 2) 。
3 讨论
重症黄疸对新生儿影响很大,胆红素是具有潜在毒性的血红素终末代谢产物,浓度较高时可透过血脑屏障,形成核黄疸,病死率高且后遗症重,而换血是**高胆红素血症较迅速的方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但也有用于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药物中毒等。
笔者使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全自动封闭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用该方法 4 年来共完成了 32 例,通过对 32 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和电解质的监测,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都能在短时间内降到正
常新生儿允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说明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效果好,显著减少胆红素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影响,达到预防或减少核黄疸发生的目的。而电解质的改变却不尽相同,这也符合其他学者
的报道———“一般认为换血过程可造成新生儿电解质、糖代谢紊乱及酸碱失衡,特别是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钠血症、低血糖及酸中毒”。但本组资料显示,K+换血前要比换血后低,与多数换血后 K+增高的报道不相符,虽然仍在正常范围内,但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因在换血过程中没有采用可能使 k + 降低的措施,因此,换血后患儿电解质中血钾下降考虑可能与抗凝剂中枸橼酸在肝脏迅速降解为碳酸氢钠,使机体内环境偏碱,从而导致肾脏排钾增加有关。而 Na+、Cl-、Ca2 +变化不大,有高有低,可能与血源的新鲜度有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以上观察分析,采用全自动封闭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进行换血,虽然换血后血清电解质有所改变,但不那么明显,而其在短时间内对降低胆红素的含量是非常显著的,达到还不错的效果,因而在**高疸红素血症、防治核黄疸方面起着**的作用。至于其电解质的改变,特别是 K+的改变,已具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虽然目前统计是在正常范围,但有引起低
钾的可能性,因此,可以不断的通过改善换血方法,尽量采用新鲜的血源等方式来提高新生儿换血后的血液质量。总之,换血**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是明显的,虽然电解质有所变化,但均在正常新生儿允许值范围内,因此,目前采用的全自动封闭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是可行的,特别是在我们基层医院,可缩短换血时间,避免脐静脉穿刺造成的并发症,减少感染几率,节约人力、物力,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利于临床推广,但还是需要各位**继续努力,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尽量减少黄疸对患儿的影响。
镇江倍能医疗仪器有限公司专注于电解质分析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