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2004年1月~2005年3月为108例高危新生儿分别采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对2组的采血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做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6月共采血气分析108例,男婴67例,女婴41例,年龄为出生后0.5 h~25 d,平均13 d。108例按照奇偶数随机分为2组,股动脉组应用股动脉采血(54例),桡动脉组应用桡动脉采血(54例),2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
1.2 方法
1.2.1 股动脉采血法 采用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在臀下垫一软垫,下肢外展外旋,膝关节弯曲略屈曲,触摸股动脉搏动,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股动脉处,以搏动点较明显部位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中、食指,操作者中、食指固定穿刺点,右手垂直从中指间进针,见回血至0.5 cm即可拔针,用软木塞或橡皮塞隔离空气,立即床边检测。
1.2.2 桡动脉采血法 采用5.5号头皮针(以下简称小针头)1 ml注射器,将患儿的掌心向上,手稍向后伸,与腕部呈桡动脉解剖学图的角度放好并固定,按常规消毒皮肤,根据桡动脉的解剖特点,**距腕横纹一横指、距外侧0.5 cm处,以搏动点明显部位为准,顺动脉血流方向穿刺,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10~15°,见回血至0.5 cm即可拔针,用软木塞或橡皮塞隔离空气,立即
床边检测。
1.3 血气分析检测仪 采用德国产的CIBA-CORNING型床边血气分析仪,以上2种方法采血后,均在床边检测,一般只需3 min,标本均以肝素抗凝,采血量0.5~0.7 ml即可。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χ2检验。
2 结果
2.1 股动脉组与桡动脉组采血穿刺成功率 见表1。
2.2 股动脉组与桡动脉组采血误穿到静脉的发生率比较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比较 见表2、表3。
3 讨论
3.1 穿刺成功率 从表1中可看出,桡动脉采血与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1.1 股动脉与股静脉相距仅0.5 cm,操作中操作人员判断不准或病人配合不佳就可能穿到静脉,静脉血与动脉血有时肉眼难以区别,送检后造成结果不准,容易造成医生错误判断病情,影响**。如考虑静脉血,又须再次穿刺而增加患儿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3.1.2 桡动脉采血因使用5.5号一次性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只要穿到桡动脉,就可见血液自动涌入头皮针软管内;而股动脉采血因穿刺部位较深,较小只能选用7号针头,有时存在因针管与活塞粘着而不易判断是否抽到动脉血的缺点.
3.2 对病人的不良影响
3.2.1 股动脉采血针头选用7号针头,有明显的疼痛,使患儿哭闹,如患儿躁动不安,易误伤周围邻近器官组织;7号针头对血管损伤比5.5号头皮针头大,有时出血不易被发现,逐渐形成血肿;股动脉如长期反复穿刺,血管内壁瘢痕组织增生,影响血流的通过,从而影响了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
3.2.2 采用5.5号头皮针可减轻疼痛,使患儿少哭闹,从而提高血气分析的准确性;桡动脉位置表浅,较股动脉皮下脂肪少,周围组织少,采血*性大,易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出血,而且穿刺处渗血少,止血容易,即使穿刺失败也不易造成局部血肿。
综上所述,小针头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采血对病人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且桡动脉穿刺后按压时间短,可见小针头桡动脉采血与股动脉采血相比,既减轻病人痛苦,又可节约工作时间,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值得在新生儿ICU护理工作中提倡。
山东省成武县华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专注于采血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