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原研哉的设计案例
前Braun的设计师Dieter Rams说, 要讨论美感永远是困难的,因为人类的语言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库哈斯为*电视台设计的新大楼,不同的人有相当两较的看法: 一部分人认定的美是对称的、完整的,他们没有办法接收一个形状怪异的建筑; 另外一部分人却因为设计的新颖和大胆而产生美感。
日本传统文化中的“wabi-sabi”, 认为宁静、谦虚、朴素,乃至冷淡、忧伤才会产生美感。
不同教育及成长背景的人,对于美的感受是不同的。
反之,有着类似教育和成长背景的人,对于美感有着相对接近的看法。
譬如设计师,不论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还是服装设计,都有着相当程度类似的审美偏好, 因为设计师在长期的教育训练中,已经把美变成了一种公式,一种规则化后的感观, 类似数学里的公理,是一部分人接受的共同准则,无须另外论证。
这个美感升级版可称为设计感。
足球爱好者,对于精彩的比赛,无须额外的分析解释, 如果让他们去看篮球比赛、橄榄球比赛,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
设计感是共通的语言,是追赶生活经历而提炼出的一种规则,一种秩序; 如果说美感是五感的愉悦,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那设计感则是心灵的释怀。
Dieter Rams毕生追求的设计感,就是功能至上回归基本的“反设计”, 他的规则是: 设计应该让产品像英国庄园里的男管家,你需要他的时候,他马上出现而且很好用;当你不需要他的时候,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这是否就是设计的另一种境界:返璞归真。设计的较好状态是不是就是了无痕迹。
企业要追求经济规模,就将面对为数众多的顾客。大量的购买者,美感的差别就成比例的放大。
大多数的品牌,不愿过多地投入美感经济,就是因为美感与市场这个先天性的矛盾。
反之,一些设计师品牌,则是聪明的,譬如Hedi Slimane 担纲设计的Dior Homme,他们贩卖的不只是美感,而是设计感。
要贩卖美感,无论何种品牌都无法操纵所有人的审美观, 而设计感却可以帮助品牌牢牢地抓住他们想要的顾客。
这些品牌放弃了全体,只找那部分能够了解他们意图的群体,产品行销的费用因此而节省。
你很少看到设计师品牌大张其鼓地做行销广告,因为这些品牌在卖什么,早已深深地植入了消费者的内心。
那么在麦肯的理解中,设计感需要需求的是部分有着类似审美观的目标受众。因此,在设计中我们还要首先分析我们的受众群体是小众还是大众,即便是大众他们对于设计审美的层次又在哪里。那么找到了这些,是不是更*去把握设计的核心。
资料参考百度文库。
麦肯标识:
深圳市麦肯标识有限公司专注于标识设计,商业综合体标识设计,标识制作等